經過研究以後,他們就地使用磚頭、泥土和人力,做出了排煙灶台;還蓋出一座生態廁所,只要排泄完了丟入木屑就沒有臭味,排泄物還可以變成農作的肥料;另外,也可以自己編草鞋,就不必等別人救濟舊鞋。「當做出草鞋時,沒有人有錢買,就用玉米交換,收到玉米後,再鼓勵民眾以玉米做飼料養雞,未來雞生了蛋和小雞,再把小雞和雞蛋放在市場上賣或交換…」。
胡哲生至今記得,當2017年實驗排煙爐灶,向烏干達民眾解說排煙原理時,身旁有位沒錢繳學費的大三工學院中輟生,敲著腦袋表示很慚愧,身為工學院學生,竟從沒想過煙囪效應可以運用在自家廚房,大嘆「我們全烏干達都是用三顆石頭燒飯!」第二天製作排煙爐灶時,這位大學生和在地民眾搶著做,讓所有協助的台灣人,雙手保持乾乾淨淨的。在地人的確需要排煙爐灶,卻沒錢買,所以也是以物易物。胡哲生感嘆「生活條件差是普遍性的,聞濃煙習以為常,黃色的水喝慣了,廁所難聞憋著也就算了;生活變好可以創造職業種類,我們拋出的職業種類越多,就會有人專攻製作灶台、專做生態廁所、做濾水設施,做得好就可以互相交換,甚至於去賣」。
吸引他每年都去烏干達的強大吸引力就是「覺得自己被需要」。在這個不毛之地,一路從人們身上感到的就是–我們需要你、你們台灣人很厲害,你們的智慧,我們很需要。他很感謝「愛女孩」的這些有理想、又有執行力的年輕人,搭了一個很好的「局」讓他有機會參與,他非常珍惜也自豪可以幫忙動點腦筋。
**如果你有感動,可以捐款協助爐灶計畫
走入深山訪農戶 協助貧農改善生活
因此,當他遇見想利用咖啡賺錢的烏干達年輕人,再度激起想探索的心。求助的年輕人住在維多利亞湖邊的穆科諾,而烏干達最有名的咖啡產區則是位在東部,和肯亞交界的Elgon埃爾貢山區,今年八月,胡哲生深入這座4200公尺高,面積36000平方公里的山區,當地都是小農,多種植香蕉、玉米、樹薯、地瓜等日常食用作物,多出來的地才種植外銷到歐洲的咖啡。
這個依山而活的部落,必須靠專人帶路才找得到,從山腳一路上到埃爾貢山區的700到1200公尺處,拜訪位在產業道路邊的第一家農戶,家中有十一個孩子可以做為勞動人力,種植咖啡改善了生活,甚至有能力可以買更多地;可是越深入山區,幾乎沒有道路,農戶居住條件極差,所生產的咖啡果必須雇用摩托車載送出山,微薄的利潤又被削掉一層。再深入山裡,看見貧窮農戶的土牆破了好多大洞,這裡運輸成本高、生產力低,收入只能糊口,跟穆科諾的人家也許還可以養雞賣雞的生活條件比起來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