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旅行結束,鬱卒的夢二返回日本,原本就不好的身體更加糟糕,隔年9月便因肺結核過世,享年51歲。
這幅「王春花卉」原存放於臺北南昌路「南菜園台銀宿舍群」,經日本夢二專門研究者指出多項特色:
1.夢二於此作署名「夢生」,乃其晚年常用之署名,寓意「重新出發」。
2.此作鈐印,亦為夢二晚年常用。
3.此作畫題「王春花卉」為夢二作品常用主題,亦曾出現於來臺展覽目錄中。
夢二人生的最後/臺灣之旅留下幾個謎題:1.為何畫展一幅畫都沒賣掉?2.歸國後他在日記說「在臺北沒有任何收穫」,還說被騙了,到底指的是什麼?3. 沒賣掉的那50多幅作品為何沒運回日本?最後都到哪裡去了?
此畫出土,往事浮現,舊時謎團似乎有了些許線索,竹久夢二與臺灣的「絆」,冥冥之中又連結了起來。
二、本草圖譜(存十八~廿二、廿四~廿七、卅二~卅七,共15冊)
此書早著盛名,為日本江戶晚期本草學家岩崎常正(1786~1842)根據《本草綱目》、《救荒本草》增補修訂而成,更摹擬真實植物繪製近2000種彩色植物版畫,成為日本最早的一部植物圖鑑。
岩崎常正,號灌園,通稱源藏,是江戶幕府晚期的植物學家。他除了在自家庭園栽植草木,累積栽培技巧,還親自到山野考察採集,逐一親筆摹寫,並根據《本草綱目》、《救荒本草》增補修訂內容,累積數十年苦心收集成果,終於完成《本草圖譜》九十餘卷,於1828年出版,不僅是本草學劃時代鉅獻,也是日本最早的植物圖鑑。
《本草圖譜》全書圖多文少,彩色插圖臨摹真實,更以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套色技法「暈かし」(BO KA SI )製作而成,不僅視覺上賞心悅目,描繪細膩,套色精準,更有助於後人研究比對,無論藝術美學或學術價值,均稱鉅著,較之當時西洋圖鑑,絲毫不遜色。
由於雕版印製流傳有限,明治維新之後,重版《本草綱目》呼聲不斷,最後且組成「本草圖譜刊行會」,由飯田藏太郎重新編纂,木邨德太郎雕版,石塚清衛印刷,由於去古未遠,匠藝不遜,刊成後轟動一時,雖屬「非賣品」,卻已較初版容易收藏許多。此本即「本草圖譜刊行會」殘本15冊,數雖零星,猶得一窺珍本面目,難得一見也。
三、The Illustrated Ethnography of Formosan Aborigines: the Yami tribe(臺灣原住民圖譜:雅美族篇)
作者:Kano, Tadao 鹿野忠雄、Segawa, Kōkichi 瀨川孝吉
出版:Tokyo: Seikatsu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