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結束,激情過後「也無風雨也無晴」——開票之前還在爭吵「風動?還是旙動?」,其實都是選民「心動」;政黨和政客投票前「過動」,開票後「不動」。(*「風動/旙動/心動」是禪宗著名公案,此處不贅)
這次選舉要說有主軸,則當推「下架民進黨」,原因當然是民進黨施政內容和作風都太糟糕。但若選民主軸轉為「國民黨贏回政權」,結果恐怕還很難講——證據是新竹市長和苗栗縣長的選舉結果,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被「棄」得很慘,如果主軸是後者,當不至於如此。
可是,民進黨「下架」了,政治就變好了嗎?或者說,人民的生活會變好嗎?
腦中浮出的是元朝人張養浩的曲【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台灣自總統民選以來,已經政黨輪替三次,也曾「換人換黨做做看」,也曾「各縣市都準備好了」,但是仍然「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換誰做、換哪個黨執政百姓都苦!
才過了一個週末,目標已經轉向下一次選舉,也就是2024年總統大選。同學群組指名問我「歷史上有沒有可以借鏡的?」我第一時間回了:
這一場選戰好似東晉初期的「淝水之戰」:苻堅削平北方之後,率領百萬大軍南下,揚言「投鞭斷流」,東晉朝廷一片懷憂喪志,情境有如2020年大選蔡英文橫掃800多萬票時的國民黨;誰也沒想到,一場戲劇性的大戰,苻堅潰敗,東晉因此多維持了30幾年。
苻堅怎麼敗的?事實上「百萬大軍」是算進北方所有胡人部族軍隊,其中一大半苻堅無法直接指揮,先頭部隊已經開到前線,後頭(關中)還有部隊尚未開拔。而跟著苻堅到了前線的各部族,又有一半是陽奉陰違。才會在關鍵時刻被一聲「秦兵敗了」,喊得其他非前秦部隊聞聲爭相後退,遂至人馬相雜沓,潰不成軍。這又跟民進黨各派系對英系不滿、對蔡英文陽奉陰違的情境相似——苻堅和蔡英文又都自認為「寡人親征,所向披靡」,完全沒有萬一失利的對應之策。
往後呢?
東晉度過危機卻不能奮發圖強,反而內鬥政變頻仍,終於被篡,之後的南朝宋齊梁陳也一樣——間或有「北伐」之舉,但多半是為了肅清內部政敵的假動作。
北方呢?
苻堅大敗之後,五胡各自割據相爭,直到北魏一統北方。可是北魏又分裂為東西魏,之後又各自被篡為北齊、北周,後來北周滅北齊,楊堅又篡北周建立隋,隋軍南征滅陳,終於統一天下。
重點在於,隋文帝楊堅是個好皇帝,在位史稱「開皇之治」——百姓才有好日子過。
結論:藍綠兩黨其實都令選民失望,兩黨內鬥不歇,施政品質就不可能多好。台灣老百姓想要過好日子,得等到有一位英明神武的領袖人物出現,能夠消弭黨內派系,並完全壓制對手政黨,還要能施行良政贏的人民支持。這樣的人物在哪裡?對不起,我現在沒看見,但希望不會跟南北朝一樣長達一百多年。
或許還有人問:萬一中共武力犯台?
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