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在上海病逝,引起西方各家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廣泛報導。他在1989年從上海被空投到北京,進入中共領導核心;在他主政期間,中國經濟出現了起飛;他與美國保持了友好的關係,但也曾經歷了雙邊關係最緊張的時刻。他的個性和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顯露出來,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認為,江澤民是一個讓人低估的中國領導人。
江澤民是在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風起雲湧之時,被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看中而親自調往北京的,並且在改革派領導人趙紫陽因為同情六四學生而被鄧小平罷免之後,臨危受命,出任中共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的。一直到鄧小平壽終正寢,江澤民才成為中國真正的最高領導人。
紐約時報報導說,江澤民首先被人們記住的,永遠會是1989年被黨內大佬從默默無聞中提拔起來的那段經歷。當他在鄧小平下令對六四天安門學生進行血腥鎮壓後取代趙紫陽成為名義上的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後,外界對他的評價並不高。紐約時報引述中國國內人士的話,將他描述為「花瓶」,而路透社則指出,當時很多人認為江澤民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因此在中共高層很可能是一位華國鋒式的過度人物。
2000年,江澤民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採訪時,他曾親口對採訪他的麥克·華萊士(Michael Wallace)說,「我完全無意領導整個國家。我曾希望有一個更有能力的候選人會擔任這份工作。」
紐約時報認為,江澤民出人意料的上位和他與眾不同的個性卻讓人低估了他。「在作為中共總書記的13年間,他成為一名老謀深算的政客,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稱江澤民是一位「被低估了的領導人」。
鄧小平常常被外界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和主要推手,而江澤民在出任中共最高領導人之後,由於一度向中共黨內保守派妥協,在經濟改革道路上有所猶豫,而受到鄧小平的敲打。鄧小平1992年南巡,強調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就是衝著江澤民而去。
好在江澤民迅速調整政治立場,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保持一致,並且以非常務實的方式,逐步打破了中國在六四血腥鎮壓之後在國際上陷入的孤立狀態。
紐約時報認為,江澤民堅持推動中國經濟對外開放,即使在鄧小平健康衰落和辭世之後都堅持這麼做,並在經濟上倚重務實派總理朱鎔基,克服黨內保守派的阻撓,經過長時間艱苦的談判,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此舉對中國實現經濟騰飛至關重要,不僅造就了中國首批百萬富翁,而且迅速成就了眾多的億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