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想聲稱中國做得比美國好得多,」吳木鑾補充表示,由於習近平非常強調國家安全,加強對人口的監控可能也是他維持清零政策的動機,但在奉行清零戰略的同時,中國已經失去了許多做好「與病毒共存」準備的大好機會。
中國準備好與病毒共存了嗎?
經過3年清零,中國累計近1000萬例確診,但還有非常高比例人口從未接觸過病毒,因此要達到大部分人免疫,必須仰賴疫苗接種(現大約90%完全接種)。中國製滅活疫苗雖已證明可以預防重症和死亡,但研究表明,與mRNA疫苗相比,滅活疫苗的保護效力較低,而北京尚未批准任何mRNA疫苗進口。
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老年人口的疫苗加強針覆蓋率很低,這是因為中國去年大力推廣疫苗時,並沒有將重點放在最弱勢群體上,而是優先呼籲勞動年齡人口接種,而且中國許多老年人質疑疫苗的安全性。截至11月11日,中國80歲以上人口只有大約60%接種過兩劑疫苗,僅40%接種加強劑,若爆發嚴重疫情可能重創老年人口,正如香港今年年初所經歷的狀況。
澳洲國立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專家柯利尼翁(Peter Collignon)表示,想要成功從「清零」退場,增加疫苗覆蓋率絕對是關鍵,而且「該準備的不僅有疫苗,還要加強醫療量能,確保你有足夠的醫護人員、床位,確保老年人能受到保護。」
接下來會怎麼樣?
中國官員本周已發布一項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率的行動計劃,這與「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提到的目標相呼應,該二十條措施還提到要醫院增加治療重症的基礎設施、儲備抗病毒藥物等等。
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出現「#奧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專家稱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有後遺症」等主題標籤,當中引用科學研究報導來科普新冠病毒的真實危害,以消除公眾對病毒的恐懼。但一些中國網友仍對放寬限制持懷疑態度,認為「沒有總比感染好。」也有城市拒絕跟進放寬限制,例如遼寧省錦州1日發布聲明稱,不會提前放棄遏制疫情,「能清零而不清零太可惜」。
中國防疫未來幾個月的真正考驗仍有待觀察。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FR)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Yanzhong Huang)說,問題在於地方政府該如何擺脫害怕疫情爆發的壓力,「認真執行」疫苗接種和其他加強醫療準備的措施,如果可以做到,那麼中國將能走向開放。
黃嚴忠建議,現在地方官員擔憂一旦開放的過程搞砸了,他們就會陷入麻煩,因此中央政府在要求地方改變政策之前,必須先提供官員願意改變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