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有就做,沒有就算了,只是要公平。這件事情就是因為不公平,我才會不服氣!」新北市長朱立倫的岳父、前台灣省議會議長高育仁,十多年前捧著銀彈想搶中國廣播公司(中廣)這門親事,但向中央投資公司(中投)洽詢一年多卻沒下文,看到報紙才知道賣給飛碟電台董事長趙少康。他到台北地檢署作證時講起往事,難掩無奈。
不賣給高育仁是「政治決定」?
政壇大老高育仁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他雖非出身媒體,但一九九○年曾被指派擔任中視董事長,擁有經營媒體的實務經驗。二○○五年三月,他就向華夏投資公司(華夏)表達想買中廣,還簽下保密協定。此外,他跟世新大學董事長成嘉玲也談好買下中廣後一起投入經營,讓以傳播學院為主的世新大學擁有產學交流機會。
但華夏拖了一年卻遲遲不給資料,他多次詢問的答案都是「簽辦中」。隔年三、四月間,高找上中投董事長張哲琛再度表態想買中廣,幾個月後才拿到中廣資產細項。而高立刻委託財會人員進行資產及風險評估,初步報價五十億元;中投事後請他另提營運部門的報價,他出價十五億元。
依照高育仁的資金規畫,他背後的創投公司握有數十億元現金,有把握一年內付清所有款項;如果只購買營運部門,他靠著自身或家族資產就能一次付清。高育仁看起來準備妥當且銀彈充足,但中投為什麼最終選定趙少康?
馬英九應訊時說,他與趙少康在大學時代就認識,而高則曾打電話給他表明找過行政管理委員會(行管會)。兩人雖然都想買中廣,但張哲琛分析,趙少康的心態和英屬開曼群島的榮麗公司很像,都是只要媒體不要不動產,媒體人只對媒體有興趣。馬表示,其實張哲琛在簽呈裡詳細分析兩人的專業能力、社會形象、財力及經營能力,也把為什麼賣給趙少康的理由寫得很清楚。
馬應訊時的供詞保留,但兩名下屬的說詞卻很直白。檢方開庭時,張哲琛說,高當年雖然簽保密協定想洽購,但事後華夏決定三中採取「包裹出售」,才沒有再找他談。隔年三中要分拆來賣,他「聽說」趙少康有興趣經營中廣,因此主動聯絡他。張強調,上正式簽呈前,就曾向馬報告過這兩位潛在買家,也提到價格及付款方式等大原則。而馬英九當時考量高育仁是中央評議委員(中評委),賣給他不恰當,意思就是要賣給趙少康,他離開馬辦公室後趕快告訴時任中投總經理的汪海清這件事。張哲琛向檢方表示,事實很單純,不賣給高就是馬的「政治考量」。
沒有議價就認定趙少康出價較高
汪海清則補充,中投經營團隊無法決定人選,買家都是「國民黨高層」指定、「上面丟下來的」。張曾向他轉述馬的說法,「馬認為賣給高育仁不是等於沒賣?高是自己人(中評委)」,他認定,中投十月底上簽之前,馬英九就裁示給趙少康了。
高育仁自己則解釋,從政治退下來的就會被聘為中評委,中評委不但是無給職也沒有實權,只是個榮譽職而已。不過,無論馬英九當初用什麼理由篩選,由他拍板給趙少康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據瞭解,○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高育仁到黨部找馬英九陳情,質疑中投和華夏處理交易案時是否有不公或不法,否則為什麼不找他議價、也不回覆就賣掉中廣?馬英九答應一周內查明真相及回覆。沒想到,○七年一月九日,高育仁收到一份從黨主席辦公室傳真給他的報告,標題卻是註明「協助華夏投資公司受託人陳明暉律師處分中廣股權說明」,向他解釋出局的兩個原因是「來不及談」及「趙少康出價較高」。
高育仁認為:「如果趙少康出得比我高,我也可能出得比他高,應該要兩個人比價,一般商業上都是這樣!」他不解,自己比趙少康更早找上中投,為什麼中投不找他協商(出價)。
高育仁寫信給馬,石沉大海
為了追根究柢,高一周後寫信給馬英九質疑報告書內容不實。他也認為,自己在指責中投,為什麼是由中投寫信答覆他?回覆顯然會偏頗。但這封信寄出後石沉大海。檢察官開庭時曾提示這封信給馬英九看,但馬回應:「沒印象。」
但高的疑惑或許能在錄音檔裡找到一絲解答。一份會議錄音顯示中投應是刻意排除高育仁,汪海清曾在開會時說:「我們過去……跟他(高)有一些互動往來……我擔心東西交到他手上,將來是不是能夠……(聲音不清)這金額很大很大,不是我們能夠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