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國經濟面對的內部問題,則又比台灣更嚴重又複雜。在此之前,中國堅持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嚴重的打擊,內需消費受影響、出口產業亦受挫,供應鏈受影響,也讓投資裹足不前。現在雖然放寬、甚至放棄清零政策,但疫情必然捲土重來、確診死亡人數都會增加,其影響與衝擊、及政策是否會再反覆改變,都被視為風險。
雖然中國放棄清零政策,必然有助於拉高與加速經濟運行,但現實的是,內外仍有阻礙因素:以內部而言,經過3年疫情摧殘與清零政策,中國的就業情況已惡化,那些在疫情期間停止經營甚或倒閉關門的企業、商家,不會一夕回歸,因此經濟的全面復甦需要時間。再來是放寬後必然會有一段疫情惡化的時間,其影響如何在未知之數;最後則是政策風險─外界還是擔心中國防疫政策是否會因疫情惡化重回清零政策。
外在因素除了全球經濟走低外,美國拉著盟邦對中國的圍堵、禁運、制裁仍持續,甚至還變本加厲:被列為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持續增加、美國千方百計要把中國的科技產品「擠出」市場,半導體禁運的升級,不僅對尖端晶片禁運,連成熟製程的半導體設備也要管制;不僅禁設備,連人員都要管制、禁止外人協助參與中國的半導體生產。雖然樂觀者認為美國的逼迫會讓中國建立自主的半導體產業,但至少短期而言,其影響與傷害大,讓中國企業與商品更難走出去、賣出去。
今年隨著經濟走滑,台灣的各經濟智庫的預測數據持續下修,從原本的4%左右,下修到3%邊緣,從惡化趨勢來看,最後「保3」可能會有問題,明年預測值更跌破3%。對岸原本今年的成立目標是5.5%,但經過疫情與清零政策折騰、加上外在環境惡化,今年成長率是否能站上4%,猶在未知之數。而中國成長率差,台灣也註定要被拖下去。兩岸經濟的「至暗時刻」,恐怕已在不遠之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