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兩年前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要擴大中國的財富,到2035年使國家經濟規模翻一番。
據參與制定政策的官員估計,這一目標將需要中國經濟在15年內平均每年成長近5%。中國內外的許多經濟學家現在認為,5%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不僅是今年,更長期來看也是如此。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一個主要的挑戰是習近平的政治議程。自2012年掌權以來,習近平一直把意識形態的正確性、國家安全和共產黨的控制置於政策的中心。他還堅持要求加強國家對經濟的控制,許多經濟學家說,這種做法不利於中國民營企業,而中國非凡的經濟成長正是由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推動的。
私營領域經濟學家、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其他機構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成長率估計為3%左右,明年將反彈至4.5%左右,前提是中國政府最終放鬆其新冠疫情動態清零政策。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經濟成長仍將弱於疫情之前,部分原因是勞動力萎縮和債務水平上升。
最近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放緩,很大程度上是嚴格的抗疫政策所致。習近平堅持封控方針,即使對輕微的疫情也不例外,這支持了他關於中國的集權式控制體系優於西方的觀點,同時也抑制了新冠感染人數。這種政策也導致企業運營受到干擾,推高了青年失業率。
目前預計習近平將在本周的中共二十大會議上獲得第三個五年任期,打破其前任擔任兩屆(十年)後卸任的先例。幾乎沒有跡象表明習近平將改變他的優先事項。在二十大開幕式的講話中,習近平為他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進行了辯護,稱該政策「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周一,中國突然推遲了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的發布,沒有給出任何理由。該數據原定於周二發布。
一個長期的經濟擔憂是,習近平給予國有企業優先地位,擠壓民營企業。這一做法導致前領導人鄧小平在1978年開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軌跡出現了重大逆轉。
習近平已利用國家權力來壓制那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隨著中美緊張關係不斷升級,他加大力度採取行動,減少中國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並將更多資本引入中國政府認為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行業,如半導體和人工智慧。
這種政策轉變正在促使中國生產率和工資成長放緩、金融市場疲軟,西方企業越來越不願意在中國進行投資。
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Atlantic Council's GeoEconomics Center)和總部位於紐約的經濟研究合作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一項新研究預測,到本十年中期,中國將難以保持超過3%的年成長率,除非政府作出調整,克服人口萎縮和生產率低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