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Omicron(奧密克戎)感染潮為何比中國其他一些地方來勢更洶湧?有專家分析,這或許和北方流行的變異株有關。
中國北方的新冠疫情勢如排山倒海,而在北京傳播的Omicron病毒,不但傳染力超強,而且按照眾多感染者的描述,似乎病程都更為嚴重,一般都會有高燒、喉嚨劇痛等症狀。
中國權威新冠專家鐘南山上周對媒體表示,在北京、河北等北方地區主要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BF.7,與在廣州、重慶等南方地區流行的BA.5.2變異株比較,不能得出“北強南弱”的結論。“總體來看,兩種毒株沒有明顯差異”。 但他補充,BF.7變異株的潛伏期進一步縮短,患者在感染次日即出現傳染性。
BF.7是由Omicron BA.5毒株衍生出的眾多亞分支之一,2022年初首次被發現。自今年8月以來,BF.7開始在北美和歐洲傳播。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10月在內蒙發現首個本土病例。
中國媒體援引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介紹,BF.7亞分支與今年以來流行的BA.1、BA.2和BA.5變異株相比,其免疫逃逸能力更強,潛伏期更短,傳播速度更快。R0值(易感人群中平均一個患者可以傳染的人數)可達10到18.6。與此相對,此前德爾塔變異株的R0值是5到6。
在德國已主導流行
世衛組織(WHO)曾對這一變種發出過警告,認為它可能成為下一個在全球佔主導地位的新冠變異株。
以德國為例,根據官方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最新統計周報,在德國上周確診的新冠感染者中,感染BF.7毒株的比例為26%,佔比最高。而這一勢態在11月下旬就已出現。
德國權威病毒學家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上個月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談到這一毒株。他指出,目前在德國主要流行兩個變種,BF.7和BQ.1.1。前者同BA.5很相似,針對它,德國大部分居民已通過接種疫苗或曾經的感染獲得了較好的保護,因此如果BF.7主導傳播,德國今冬將會有一個“溫和的冬季”。
不過他這樣說是就德國居民的群體免疫水平而言。在之前自然免疫缺失、疫苗接種又存在缺口的中國,則另當別論。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日前表示:“只要這個病毒還是Omicron分支,病毒的毒性、致病力和傳染性是不會有本質改變的。”
德羅斯滕認為,從病毒進化角度看,在全球大部分地區,Omicron變種發生重大突變的余地已經很小。他當時擔憂的是,一旦中國出現大範圍傳播,“不能排除在中國病毒出現零星進化的現象”。
德國萊布尼茨傳染病和預防研究所(BIPS)所長、不來梅大學教授哈約·澤布(Hajo Zeeb)本月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指出,因此在中國疫情監控很重要——通過對感染病例至少是抽樣性質的病毒基因測序,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新的變異株,“這將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綜合報道)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