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7日親自宣布,由於中國疫情正在迅速擴散,從12月30日凌晨0時起,所有從中國來的入境者都要進行新冠篩檢,強化入境防疫措施。岸田指出,資料顯示中國的新冠疫情相當嚴重,但中央、地方與民間的感染數據卻有極大差異,這讓日本難以掌握疫情,日本國內也深感不安,因此「所有從中國入境者」都需接受新冠篩檢,檢出陽性將隔離5到7天。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今年10月對所有入境者取消了新冠篩檢,只要攜帶疫苗接種證明或出境前72小時篩檢陰性證明,均可直接入境,日本也取消了每日入境人數上限。中國明年1月8日也將跟進,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與集中隔離,但中國目前的嚴重疫情,即便中國當局宣稱「中國3歲以上人群全程接種新冠疫苗的比例已高達90%」,日本政府依舊緊急恢復邊境防疫措施,不過檢驗對象僅限所有「從中國入境者」,就是希望阻絕來自中國的變異病毒株於境外。
根據日本政府的聲明,從12月30日零時起,從中國入境者若篩檢結果呈現陽性,將搭乘專車前往防疫旅館等隔離設施進行隔離,有症狀者隔離7天、無症狀者隔離5天,檢出陽性者也將一律進行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測序。《讀賣》指出,中國目前流行的Omicron為具體情況尚不明朗的亞型變異株BF.7,日本政府希望全力阻擋流入國內。目前中國與港澳航班飛日本僅降落成田、羽田、關西、中部四個機場,日本政府短期內也不會增加更多中國航班與對接機場。
BF.7是什麼?
世衛組織(WHO)曾表示,BF.7可能是下一個主流新冠變異株。中國權威新冠專家鐘南山指出,中國北方主要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為BF.7,南方地區流行的主要是BA.5.2變異株。雖然不能說「北強南弱」(按照感染者描述,北方的病程似乎更為嚴重),但BF.7變異株的潛伏期確實進一步縮短,患者在感染次日就會出現傳染性。
BF.7是由Omicron BA.5毒株衍生出的眾多亞分支之一,今年8月之後開始在北美和歐洲傳播,今年10月在內蒙發現首個中國本土病例。據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介紹,BF.7亞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強,潛伏期更短,傳播速度更快。R0值(易感人群中平均一個患者可以傳染的人數)可達10到18.6(Delta變異株的R0值為5到6)。
德國權威病毒學家德羅斯騰(Christian Drosten)表示,德國目前的主要流行病毒株為BF.7和BQ.1.1。他認為大部分德國民眾已通過接種疫苗或感染病毒獲得抗體,即便BF.7成為主流病毒株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不過他也提醒,中國若出現大範圍傳播,「不能排除病毒可能出現零星進化」。德國萊布尼茲傳染病和預防研究所(BIPS)所長哈約·澤布(Hajo Zeeb)也指出,疫情監控在中國依舊十分重要,至少應對感染病例進行抽樣性的病毒基因測序,才能及時發現新的變異株。
中國的防疫措施在堅持了3年的「動態清零」後,近來急速朝著「與病毒共存」靠近。除了取消對所有入境者的篩檢與隔離措施,連國內的新冠感染者也不再進行隔離。不過入境中國的旅客在搭乘飛機前的48小時,仍需進行核酸檢測,須持陰性證明方可入境,機上乘客也將被要求全程戴上口罩。中國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稱,「新冠病毒將在自然界長期存在」、「所致疾病將逐步演化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雖然感染人數多,但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佔比超過90%,重症率和病亡率極低」。不過日本政府顯然已對中國防疫投下不信任票,以免被捲入最新一波的爆炸式疫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