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機的時代,傳統紙媒被迫轉型,但並非所有業者都能華麗轉身。曾是紐約地鐵族最愛的小報《每日新聞》不堪虧損,編輯部裁員一半,地方公共議題報導恐因此減少。
有99年歷史的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aily News)23日宣布裁員,總編輯也被炒魷魚。去年9月,芝加哥媒體集團Tronc象徵性地以1美元收購《每日新聞》,同時承接債務,如今以大規模裁員因應「重大財務挑戰」。
華爾街日報報導,隨著讀者與廣告主捨棄報紙,投入網路媒體懷抱,《每日新聞》多年來深陷財務困境。根據Tronc去年11月完成收購時的申報資料,《每日新聞》2016年虧損2370萬美元,前兩年虧損更嚴重。
在紙媒興盛的黃金時期,《每日新聞》每天銷量超過200萬份,如今發行量僅剩約1/10。
《每日新聞》擅於挖掘犯罪和貪汙新聞,曾是紐約工人階級人手一份的熱門報紙。超級英雄漫畫「超人」(Superman)中,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和露薏絲蓮恩(Lois Lane)效力的虛構報社「星球日報」(The Daily Planet),就是以《每日新聞》為原型。
《每日新聞》的小報尺寸,便於在擁擠的地鐵上閱讀,特別受通勤族歡迎。紐約時報報導,曾任《每日新聞》專欄作家的戴利(Michael Daly)形容,對一座最大城市而言,《每日新聞》有著完美尺寸。
但隨著讀者群老化,新世代習慣低頭滑手機,《每日新聞》和勁敵紐約郵報都面臨發行量銳減的危機。此外,在文化層面上,紐約市的家鄉概念正迅速瓦解,居民對在地新聞的關注不如以往,也讓80%報導聚焦在地事件的《每日新聞》處境尷尬。
《每日新聞》去年以紐約警方濫權將弱勢居民趕出家園的報導,和非營利組織ProPublica共同獲得普立茲公眾服務獎。這篇耗時3年追蹤的報導,促使紐約市議會通過法案削減警權,但人力精簡後,《每日新聞》恐怕很難撥出資源從事調查報導。
《每日新聞》宣布裁員後,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和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都表達關切,認為大規模裁員恐衝擊公眾利益。
白思豪2015年與幕僚的電郵暗示,他認為少了《每日新聞》監督將有利於施政,但他23日在推特發文,敦促Tronc考慮出售《每日新聞》,避免裁員。白思豪寫道:「眾所周知,我常和『每日新聞』意見不合,但Tronc裁減編輯部的貪婪決定不利於政府,對紐約市來說是個災難。」
紐時評論文章也說,《每日新聞》裁員將讓不道德的開發商和腐敗的政治人物鬆一口氣,窮苦百姓、工人階級和少數族裔將喪失強而有力的發聲管道,「這座城市將漸漸失去活力和民主,政治人物對服務的民眾愈來愈不負責任。」
不過,《每日新聞》沉重的財務負擔,讓2015年曾有意收購的超市大亨卡齊瑪提迪斯(John Catsimatidis)無意接手。他直言:「我認為它已經回不去了。」
紐約《每日新聞》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