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末,文化界最受爭議的火熱議題是高雄承風青鳥書店與「台灣友善書業」的退書糾紛。這個糾紛中涉及三方:承風青鳥書店的業主承億行旅,原書店經營者、潮流書店的代表青鳥書店,以及由200多家小獨立書店共同創立以解決進書問題的友善書業合作社。三方都是台灣文化產業中具代表性的成員。這個爭議本身也曝露出台灣煙火文化政策造就的畸型文化生態。
承億行旅標榜文創旅店,老板戴淑玲個人和承億集團2016年花2千多萬元讓嘉義老字號書局重生成為「承億小鎮慢讀書店」,但如今也停業了。承億目前對文化界而言最重要的身分是:高雄新總圖書館BOT案的經營者。高雄市政府為了讓新總圖書館可自主維生,效法台北松煙,以「總館二期文創會館」BOT案招商,由台灣人壽得標。台壽花40億元興建「高雄總圖二期會館」,再交由承億行旅經營,日後要靠酒店、商場收入維持圖書館運作。
承億青鳥是在承億酒店裡開設的大型書店,原本由青鳥書店規畫經營,今年9月才風光開幕,但之後由承億自已收回經營。青鳥之前向台灣友善進書,但高達七位數位書款一直還沒付(原應月結並開兩個月期票),承億集團接手後想換進書供應商,並採寄售制。於是與台灣友善協議,把書款付清,但緊接著十天內要把書全退掉改換供應商。
消息一傳出去立即在出版界、文化界引爆。此刻正直實體書店寒冬,而台灣友善是獨立書店們自己出資成立的供應商(因為獨立書店進貨少,自己向大出版社或中盤商進書成本高、甚至有些經銷商不願鋪貨),年關前一下子要承受數百萬元退書,壓力承重,這個壓力最後也會轉回出版社。文化界的不滿情引起高雄市政府關注,擔心退書風暴影響到總圖BOT案後續執行,因此市府文化局介入調解,最後承風決定不退書也暫時化解了緊張。
「消失的書店」一炮而紅
有意思的是,風波中最被批評的不是承億集團,而是目前擔任承風青鳥顧問角色的青鳥書店。一些文化人批評,今秋酒店開幕時,高雄市立圖書館編列了五百萬預算製做閱讀節活動,由青鳥得標,就在閲讀節標案執行完畢後青鳥就撤出書店經營。由於青鳥過去幾家書店都經營時間不長就結束,被稱為「潮流書店」、甚至被譏為「快閃書店」、「網紅書店」,一些批評認為青鳥又重施故技閃人,留下爛攤子由台灣友善收拾。 雖然青鳥也是台灣友善的股東之一,但台灣友善更多股東是那些在出版寒冬裡堅持經營多年的獨立小書店。
青鳥書店其實也是從在華山文化園區二樓18坪的小型獨立書店起家,2019年與建商達永建設合作,在和平東路開設的「和平青鳥」為它帶來高知名度,這個花5000萬元蓋的書店,進書6000冊, 卻以「180天會消失的書店」為宣傳,製造很大話題。
說穿了,這就是建商的樣品屋包裝成書店,成功行銷。漂漂亮亮的書店空間吸引很多人進來喝咖啡、翻翻書、自拍留戀,但真正買書的人有多少?令人懷疑。這種潮流書店的原型是當年的誠品書店,以及也是效法誠品卻青出於藍的日本東京代官山蔦屋書店。在代官山蔦屋書店中,咖啡座滿滿的人,他們邊喝咖啡邊翻閱店裡的書,真的會拿書去結帳的人很少。一些出版社就抱怨,潮流書店退回一堆客人翻過、有折痕、不能再賣的書。
青鳥書店的靈魂人物是創辦人蔡瑞珊以及文化人張鐵志,他們不滿青鳥被貼上網紅書店、潮流書店的標籤。蔡瑞珊不認為書本會像末日黃花消逝,「我深信這正是面對嶄新未來的契機。正因擁有獨立精神與自由靈魂,什麼都有可能。」張鐵志認為青鳥是在開設「文化對話的場域」,「書與閱讀之外,還可以有各種跨界議題和文化互動形式。企畫力是核心。」
就像誠品在1990年代初重新定義了「書店」,2010年代蔡瑞珊與張鐵志也在重新定義書店。書店不只是賣書、也要辦活動、搞媒體宣傳,更重要的是接政府標案。業界對張鐵志標案企畫能力頗肯定,當然他的政治、文化界人脈更是助力,他手上還有一本Verse雜誌,更可以和標案、活動結合。早年歌頌1960革命年代而成名的張鐵志,如今藉著企畫力、公部門資源與媒體,掀起體制內的文化風雲。
八百壯士難敵快閃旋風
青鳥靠公部門資源和建商之力而搏扶直上。即使張鐵志、蔡瑞珊反駁「快閃」的標籤,但很多青鳥書店的確都經營約三年就收了。文化人李志銘批評青鳥,「最值得令人擔憂的,並不全然只是濫用退書轉嫁營運成本的個別問題。而是該書店主事者不斷利用政府資源拿到標案快速展店,同時藉由媒體密集強力宣傳、收割完短期成果之後,旋即轉移地點『快閃』離開。對於在地的商家文化與相關書店業者來說,這種做法往往才是傷害最大。」而最後一點也是許多獨立書店不滿的地方。
據2017年文化部委託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的調查,全台還陳列或多或少圖書以供銷售的書店數量只賸869家。被資深出版人、第一代誠品人羅玫玲形容為「八百壯士奮守實體閱讀基地」。
但八百壯士也難敵快閃旋風,而這種快閃旋風的最大助力是政府公部門想用文化煙火來裝扮門面,不想長期經營,只好用許多標案委外,這也讓有出色企畫力與人脈的青鳥能到處辦活動、展店。
停止放煙火,深耕在地文化
資深出版人、寶瓶文化負責人朱亞君呼籲文化部、各縣市文化局處「不要把美其名的文化政績,建立在出版社的痛苦上。」她指出,公部門煙火、佈置花卉都是要一次性「買斷」,惟有「書」這個產品沒有,「公部門的政績達標了、新聞的報導過了、民眾們打完卡了、承辦單位交出了結案報告後,書店的房子可以拆,但是被翻閱有折痕的書會退回經銷商,再由經銷商回到出版社的倉庫......出版社能怎樣?年底列C級書認賠銷毀。」朱亞君具體主張:1.凡有契約期限、暫時性的書店,買斷所有進書;2.停止放煙火的文化活動,支持在地深耕的獨立書店。
承風青鳥事件曝露出的問題,不只是青鳥一家店的問題,而是現行公部門煙火式文化政策下造成普遍性問題,要在這個畸型的文化生態中生存,書店、出版商就得搶標案、辦活動,書只是空間的裝飾布景,只是網美、網紅打卡拍照的道具。政府資源不該再助長這種快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