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建請故宮院長密察具狀向日本政府聲討國寶

2023-01-04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見圖)應具狀向日本政府追索「北魏佛坐像」及「五代天福六年銘觀音曼荼羅」的歸屬權,秉於一個知識份字的良知,宜將此事向日方表達最深的抗議。(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見圖)應具狀向日本政府追索「北魏佛坐像」及「五代天福六年銘觀音曼荼羅」的歸屬權,秉於一個知識份字的良知,宜將此事向日方表達最深的抗議。(資料照,柯承惠攝)

在淮南子一書的「說山訓」篇中,有以下的記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范氏之敗,有竊其鍾負而走者,鎗然有聲,懼人聞之,遽掩其耳。

范氏是春秋末期的晉國貴族,在三家分晉的政變中逃往齊國,文中的鍾通鐘字,指稱的是古代的樂器名。而這個故事的原型《呂氏春秋 不苟論 自知》,其文如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揜字通掩,整段故事的意思是當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時局紛亂時偷了一口鍾,這人想要揹着鍾逃跑。但因為鍾的體積實在太大了,於是他打算將鍾敲碎之後再揹。誰知道,剛砸了一下,鍾就發出巨大的響聲。這人害怕別人聽到了鍾聲,就會前來把鍾奪走,他急忙地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後繼續試著將鍾敲碎。害怕別人聽到鍾的聲音,這是合理解的;但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鍾聲了,這未免太荒謬了。身為君主卻厭惡聽到他人對自己的批評,跟這位盜鍾者有什麼區別?

這個故事也是成語掩耳盜鈴的出處。簡單來說敲鍾的響聲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意即不管你是否掩耳,敲鍾聲總是存在的 —— 但凡客觀存在的事物,都不可能依照人的主觀意志的不同而不同。只不過,有些人對於不喜歡的存在,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他們以爲如此操作,就無所謂的客觀存在了,用更直白的說法來說,掩耳盜鈴就是自由心證,一種自以為是的唯心論。

103年6月21日自由時報有此報導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將於24日起在日本東京博物館展開「神品至寶展」,但因部分媒體的宣傳海報省略「國立」兩字,引爆馬政府大動作杯葛。不過網友質疑,旅日台僑彭楷棟捐贈給台灣的珍品,受限於日本法規而只能捐給駐日代表處,故宮長期不聞不問,直接「寄存」在九州國立博物館,這才是該硬不硬。網友taichungbear昨在批踢踢發文指出,彭楷棟生前曾將他所收藏的歷代金銅佛及藝術品捐贈給台北故宮,是故宮遷台以來的最大捐贈案,故宮還因此辦過「法象風規—彭楷棟先生遺贈文物特展」。然而,其中最貴重的兩件「北魏佛坐像」及「五代天福六年銘觀音曼荼羅」,因已被日本政府列為「重要文化財」,故不能捐贈給海外的故宮,只好改贈予駐日代表處。這兩件文物曾於彭楷棟還在世前借展故宮,但之後的故宮、駐日代表處卻完全辜負彭的美意。taichungbear指出,這些文物被置於駐日代表處數年,故宮完全不聞不問,不但不尋求借回台灣展出,也不派研究員到日本調查,完全是放空狀態。他還在故宮臉書多次催問,故宮僅回答「目前研議寄存日本博物館,以妥善保存,待相關作業完成後,再研擬研究計畫。」taichungbear痛斥,彭楷棟就是想把國寶留給台灣人,為什麼故宮要「寄存」在日本的博物館?不然也該支援駐日代表處設立國寶保管室。他表示,這兩件重要文物最後還是在不直不覺中,寄存在九州博物館了。本報曾於2010年6月18日報導,彭楷棟在2004年93歲生日當天,決定把358件銅鎏金佛造像捐給故宮,故宮還因此新闢「楷棟堂」。彭還在2006年過世前,透過遺囑將最後一批珍藏的48件佛像捐給故宮。其好友坂本五郎憶及,彭曾羨慕坂本有國家可捐藏品;坂本回他「台灣就是你的國家」,彭才強調,捐出這些文物是寄付(捐贈)故鄉,不是寄付故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