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汪第一次會談成功,台灣有不少評論認為是中共有求於台灣才讓步(當時唐樹備曾說「這次談判在北京的基礎上講,我們讓歩很多」)。我以《兩岸會談雙贏的背後》一文指出:「某些人認為中共需要台灣投資,才會讓步,這未免低估了中共對台政策(捨次要以獲主要)的靈活手腕。他們何不看看,中共對同樣有投資需要的香港是什麼態度?同樣剛結束的中英香港二輪談判是什麼結局?」
辜汪兩次會談後,經歷李登輝「兩國論」、阿扁「一邊一國」及「取消國統綱領」,兩岸關係停滯;至馬英九主政,才再因「九二共識」而恢復。如今蔡英文主政,又因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再陷停滯。
而蔡英文其實不是不接受「馬政府的九二共識」,只是她不敢冒犯黨內決議,所以她選擇拐彎抹角接受了「沒有九二共識四字的九二共識」。奈何情勢已今非昔比,由「大國崛起」到「強權崛起」的中共,躊躇滿志,無論如何都對九二共識被拒絕難以釋懷;而中共做為九二共識替代物(即兩岸新通關密語)的「兩岸同屬一中」,蔡政府也迄無回應,使中共更難釋懷。
「兩岸同屬中國」或許是台方尋求兩岸關係轉機的重要元素。如上所述,這可被視為「兩岸同屬一中」的存異求同,也可紓解外界的台獨疑慮。而「兩岸同屬中國」和「兩岸同屬一中」如何聯結?「英國協模式」應是極佳方式。反正中共方面幾十年來不斷強調只要台方接受「一中」,什麼都可以談,「我不吃掉你,你也不吃掉我」,意思當然包含「中國協」。
為什麼「英國協模式」是極佳方式?因為就「兩岸同屬中國」而言,沒有比類似「英國協」的「中國協」更符合各方「既兩願統一又能維持國格」的「兩全其美」了。將近三十年前,我在洛杉磯老友鄭炳全藥師處巧遇紀政,大家談到台灣前途問題,我即認為「中國協」較能解決台灣困境。紀政問我,是像歐洲的 commonmarket,還是英國的commonwealth?我說是後者。因為歐洲市場共同體雖有議會,畢竟是無關統一的經貿關稅统合;而英國協經過1949年「倫敦宣言」後,已經容許不必效忠英王或只象徵性效忠王冠的共和國成為成員,「英國協」幾十年來的運作也堪稱平順融洽。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美國祝賀他就任的代表團副團長薄瑞光,臨行前在夏威夷接受訪問,表示「未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可能建立新模式,有可能是加拿大、澳洲對英國的模式。」薄瑞光指的就是「中國協」。而這次中共打壓台中東亞青運主辦權,台灣群情激憤,美國國務院卻表示「美國相信促成兩岸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對話應該恢復,美國敦促所有相關各方進行有成果的對話,並避免緊張情勢升高或不利穩定之行動。」美國言下之意,不也希望台方與中共都尋求兩岸關係「轉機」嗎?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