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台灣人對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好感超過反感,這是前所未見的,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這個客觀的陳述正引起海內外極大的關注,各式各樣的解讀和聯想也不斷湧現,形成了一個新的討論焦點。沒錯,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它已經悄悄的發生在台灣社會。它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發生?它對當前及未來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的走向有什麼啟發、提醒和影響?是眾所關注的問題。
在回答上述這些大問題前,如何給予這現象恰如其份的詮釋,是必要的。我覺得,回到最原始的問題,是最好的開始。關於台灣人對中國的感覺好壞,就如同我們問別的國家一樣,是這樣問的:「整體來講,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這個國家的印象或感覺如何?好或不好?」結果發現,在年滿二十歲以上的台灣成年人中,有四成九的人對中國基本上有好感,但四成四有反感,同時,有兩成的人對中國有強烈反感。請參見圖1。
一國人民對某一個國家的感覺好不好,我覺得,比較接近對一個國家欣不欣賞。感覺好,表示有值得欣賞之處;感覺不好,表示有些地方讓人不欣賞。不過,欣賞未必等於同意,欣賞未必等於認同,欣賞未必等於接受。對某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硬實力、軟實力、生活方式,我們可能欣賞但不必然同意、認同或接納。從這一個角度,去理解台灣人對十個國家的感覺好與壞,包括中華人共和國(簡稱中國),是較適當的。如此,我們可以避免許多過猶不及的解讀,包括感覺不好、反感或不欣賞。
解讀這樣一個結果,可以從兩個面向著手。一個是橫向的跨國比較,一個是縱向的同一國時間序列的比較。就橫向的跨國比較來看,在十個台灣鄰國或世界主要國家中,台灣人的好感排行榜中國排第八,前七名是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歐盟、美國、南韓、俄羅斯;在台灣人的反感排行榜方面,中國排第三,菲律賓第二,北韓第一。而這項排行的順序和2017年基本上相同,中國對台灣人來講基本上是比較不受歡迎的國家。請參見圖2、圖3。
何以如此?我覺得可以考慮以下三個判準:(一)國家發展的現代化程度:現代化指標包括民主、自由、人權、富裕、社會平等、生態保育、多元包容等等。現代化程度越高,越受台灣人喜愛;反之,則越不受青睞;(二)文化與血緣的相似性,相似性越高,則越喜歡;反之,則越不喜歡;(三)外國敵意的可感受性,外國敵意基本上來自現在,但也可來自過去;敵意越強,越不喜歡,反之,則越喜歡。根據這三個判準,似乎可合理解釋上述的研究發現。例如,為什麼台灣人會喜歡新加坡、日本,遠超過喜歡中國?為什麼台灣人都非常喜歡日本和新加坡,但新加坡似乎更受歡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