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二月在雅爾答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取得史達林答應加入對日作戰,而實際上等於是把中國東北賣給了蘇聯的這個行為,早就注定了中國的失落。再者,他是背著蔣介石這麼做的。如果蘇聯沒有佔領東北,並在關鍵時刻沒能給中共提供關鍵的支援,中共可能打敗蔣介石嗎?我們無法確定這個答案,但我們確實知道,這個地區在中共攫取中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確實是中共得勝的關鍵要素,一九四五年七月,在波茨坦會議上,確定了雅爾達協議的杜魯門總統,在一九四六年初承認了這個錯誤,坦言他的政府「後來發現在對日作戰上,並不需要蘇聯,並且蘇聯此後成為我們的頭痛問題。」
相信羅斯福一定也對他在雅爾達的行事感到後悔。
關於美國在中國內戰(一九四六─一九四九)上犯下的主要錯誤,是其對全球民主化理念的執著。全世界遍布「健全的民主」,是杜魯門圍堵蘇聯的終極目標。但在中國內戰前夕與內戰期間推動此一理念,杜魯門與馬歇爾卻不經意地落人史達林與中共的圈套,後者藉著毛澤東誘人的「新民主」概念,指稱國不需要爭取社會主義革命,而是要爭取自由民主革命,他們以此欺騙了包括許多中國自由主義者在內的全世界,然而美國的領導者們,從未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反而把失去中國一事,只怪罪到蔣及其貪腐政權上。
事實上,儘管美國對蔣政權投以大量支援,但美國政府和輿論對蔣介石持負面看法已有一段時間了。早在一九四三至一九四四年,他即被視為「三流戰士」和「腐敗獨裁者」,寄生於盟友的軍事援助下。蔣本身要為此負部分責任,因為他確實一直在勒索羅斯福總統,威脅美國增加軍事援助,否則將放棄抗日。當時中國軍隊在前線的災難性挫敗,對國家的形象並沒有加分,特別在一九四四年,日本拿下河南、湖南、福建和廣西等省省會、其他的一百四十六個城市和超過七萬七千平方英里的土地,包括向自由中國提供糧食最重要的一些農業區。蔣介石那雄心勃勃的妻子宋美齡,連同她的外甥及外甥女,曾於一九四三年二月赴白宮作客,也給羅斯福總統留下負面的印象,正如幾個月後的十一月,他與蔣本人在開羅的幾次個人親晤一樣。羅斯福不喜歡中國第一夫人,也不喜歡他視為卑鄙的蔣介石。
羅斯福及其親信對蔣介石的看法,也受到駐華大使高思(Clarence E. Gauss) 和其他一些瞧不起蔣的在華外交官及戰略情報局(OSS)機密報告的影響。另外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的密友、蔣的盟軍參謀長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根本就是痛恨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