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舉辦例行記者會,中新社記者問,「梵蒂岡前教皇本篤十六世葬禮於1月5日舉行。請問對此有何評論?」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答,「『中方』對前教皇本篤十六世逝世表示哀悼。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已代表中國天主教600多萬神長教友向教皇方濟各致唁電」。
中共外交部的說法,正式用了早期對教宗的稱呼,這樣的說法,我們要怎麼解讀?筆者認為這是理解中共和聖座外交博弈的關鍵看點。
聖座(the Holy See)在中華民國外交體系,通常慣用羅馬「教廷」(Roman Curia)或「梵蒂岡」城國(the Vatican City State)代稱這個古老的國家。
不過在這些說法之前,有段期間教宗的國家也稱作「教皇國」(Civitas Ecclesiae【教會的諸邦國】,也有英譯作Papal State【教宗的國家】),領導天主教會的羅馬主教亦因此被稱為「教皇」,或如耶穌會士利瑪竇(Matteo Ricci)譯作「教化皇」。
中共顯然是援引「教皇」的概念來稱先教宗本篤十六世及教宗方濟各。
不過什麼是教皇?與教宗的概念有什麼差別?
當前教宗的完整且正式頭銜是:
羅馬教區主教、基督的大司祭、宗徒之長的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總主教、梵蒂岡城國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Episcopus Romanus, Vicarius Christi, Successor principis apostolorum, Pontifex Maximus, Primatus Italiae, Archiepiscopus ac metropolitanus provinciae ecclesiasticae Romanae, Princeps sui iuris civitatis Vaticanae, Servus Servorum Dei)
但很少人只以「羅馬主教」稱呼教宗,傳統教會國家也多以較為親切的稱呼,稱教宗為「聖父」(Holy Father)。不過,選擇使用教宗、教皇、聖父、法王等稱謂,筆者認為至少在中文語境內--特別是在字斟句酌的中國共產黨內--選用哪個詞彙,其實反映著中共的立場。
天主教會早期,在羅馬帝國將教會合法化後,雖然陸續有人將領土奉獻給教會,但這樣的奉獻僅為掛名的榮譽性質,而不是實質管轄。直到西元754至781年間,法蘭克人將義大利中部的領土獻給教宗,教宗這位「羅馬主教、宗徒長伯多祿的繼承人」才有實質管轄俗世領土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