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政治文化大不同:論文風波與世襲問題如何影響政局?

2023-01-22 08:50

? 人氣

日本政壇重視「家世」勝過博士學位

反過來看日本,雖然沒有明確統計,但是現實上擁有博士學位的國會議員是極為少數。在日本,政治家虛報經歷偶爾會成為話題,但為了學位而假造論文幾乎鮮少耳聞。原因是在日本並不會把碩博士學位列入評價考量,也不會成為話題,所以對取得學位的動機低落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取而代之的是,對日本政治家而言,「出身家世」才是真正的權威象徵。

在日本的國會議員裡面,現在有3分之1都是世襲政治家,光是自民黨內部的比率就高達4成。自平成以來的33年間,上任的19位首相裡面,「非世襲」的只有菅義偉、野田佳彦、菅直人等6人而已,首相世襲率有7成。即使是仕途看好的年輕中堅世代亦然,如數位大臣河野太郎的父親是前外交部長河野洋平,前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的父親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等,包含前陣子遇害的前首相安倍晉三也是繼前首相岸信介以來的第三代政治家。

臺灣的世襲政治家是少數派

雖然在臺灣沒有正式統計,但個人實際觀察,世襲政治家是少之又少。在11月舉行的九合一地方選舉,蔣介石曾孫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引起熱烈討論等,其他鮮少看到其他世襲且具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在民主化後的歷任總統裡面,沒有一位是出自政治世家,就連美國國會也有5%的世襲率。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世襲率與海外相比明顯高出許多。

如果論及日本政治家多為世襲的理由,各選區及其支持者對「領主制度」的強烈信奉有密切相關。從江戶時代開始對支持「我們的領主」等大眾意識至今仍留下深刻影響。

即便是日本,雖然通過明治維新迅速邁入近代化,意圖根除過去的封建制度,但是幕藩體制的大名家以華族階級(日本於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之間存在的貴族階級)維持下來,在二戰後的日本社會裡仍然以隱諱的勢力持續存在。權力一旦確立後,支持者的心態是會希望由熟悉的直系後代來繼承,父傳子、子傳孫的同族集團與利害關係人的網絡同網眼般擴展開來,由堅若磐石的地緣・血緣・人緣結合起來的世襲就這樣子世代相傳,形成精密的利害共同體。

這樣的構造下,不可能會有透過不當手段取得學位的動機。因此,在日本學歷造假的政治家遠比臺灣少上許多。

世襲政治不利於人才活用

比方最近的例子,因為被暗殺的前首相安倍沒有子嗣,所以當地後援會希望其遺孀昭惠能夠出馬,但遭到本人堅決辭退而沒有實現。另一方面,有消息指出,以健康因素宣布從政壇退休的前防衛大臣,安倍的弟弟岸信夫指定擔任秘書的31歲長男為後繼人。

基本上,因為「首先從家族裡挑選出候選人」儼然成為一種日本政界的「常識」、「慣例」,假如進行「公開徵選」的話,想必來自山口縣內外的眾多優秀人才都會自告奮勇而來吧縱使無須對世襲全盤否定,但是過多的話,當然會導致政壇新陳代謝下降。雖然學歷優秀亮眼,但是缺乏所謂的「地盤ZIBAN(支持者)、看板KANBAN(知名度)、鞄KABAN(資金)」的「三BAN」而放棄投入政治界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