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前總統與江宜樺前行政院長7月31日出席「以核養綠」公投連署記者會,公開連署「以核養綠」公投,挺「以核養綠」。在會中馬前總統說,核能也是綠能,反核不再是世界趨勢,盼蔡政府懸崖勒馬,勿把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訂死,一旦有了這樣僵化的目標,就會不顧一切的代價去做,但這是非常昂貴的策略;轉換能源不是不可以,但應該是「騎馬找馬」,先有一個合適的能源,然後再發展另外的。
在會中江前行政院長說,核四封存是要把當時已經幾乎可以說是完工的核四1號機封存,暫時不要使用的狀態。希望完成安檢之後,停在那個狀態,等到將來有一天,台灣真的開始有缺電或限電的可能時候,我們透過公投方式讓老百姓決定是不是要啟動核四,所以它是一個活的選項。
核能作為高發電度基本負載電廠,可一連18個月到24個月無間斷日夜供電,對高尖端電子、製藥等工業及醫院等公共設施尤其重要,可比作工業國家之供血心臟,尤其在地球暖化須減碳大環境下,不靠燒碳發電,廣義上已普遍被界定為綠色能源。
發生過三哩島、車諾比、福島三大核災的美國、俄國和日本仍續用核電,顯示核電廠安全是可以控制的,核廢料也是可以處理的,廢核電不是世界趨勢。
蔡政府現行能源政策,堅持2025年全面廢核電,而以再生能電2成替代,並將天然氣電提高到5成,燃煤電降為3成。且不論再生能電不穩定、開發緩慢、絕對無法取代核電當基載,台灣未來還是以燃煤與燃氣發電為主。
倘依蔡政府廢核電的主張,即使到2025年台灣的再生能電占比達2成,那意謂著其餘8成仍必須由火電供應,那如何達到《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4條:「民國13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民國94年溫室氣體排放量50%以下」、解決因火電二氧化碳等廢氣大量排放導致台灣的酸雨、空氣品質變差、氣溫及海平面上升、超級颱風等問題?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發佈發布〈台灣選擇脆弱〉一文,針對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的反核議題進行評論,指出台灣各黨派的政治人物對核能議題過於短視,台灣的核電廠相繼退役,這將削弱台灣的經濟,並使台灣更加無力抵抗中國大陸的壓力。美國友人善意的提醒,值得國人深思。
日本的能源政策是,2030年全國電力中,太陽能、風力、水力提供24%,核能提供20%,天然氣提供27%,煤提供26%,石油提供3%。參照日本的能源政策,筆者建議,為兼顧電源穩定、環保與經濟,適合台灣的電源占比應是:再生能電2成、核電2成、燃天然氣電3成、燃煤電3成。
總之,台灣發展再生能電同時,應可續用核電。請響應馬前總統與江前行政院長挺「以核養綠」,在年抵投票支持「以核養綠」公投。
*作者為佛羅里達大學前核工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