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美國國會立法授權拜登政府5年提供臺灣100億美元無償軍援,我們得以一窺美國「軍事工業複合體」的一角,以及為何美國國會發出授權但最後未對行政部門撥款的自我節制。
上(1)月中旬,美國宣布對臺出售14套美製M136「火山」車載布雷系統,我們知道了這套系統乏人問津的原因、布雷後的清理與影響、「戰防雷」的使用方式與國際看法。
上月下旬,美空軍機動司令米尼漢上將稱2025年美國恐因臺灣而與中國大陸發生武裝衝突,我們看到了美國若干軍方高官與國會議員持續主張臺灣應強化武裝,公開說法是中共當局對臺灣的耐性漸失,遲早將推動以武力統一臺灣。
然而,臺灣社會很容易因此陷入了較浮面或技術性的討論,見樹不見林地各自表述「美國會不會無償軍援臺灣」、「臺灣在拒止解放軍登陸時應不應該使用地雷」、「解放軍會不會攻打臺灣」等議題,卻忽略了兩個根本的因素,亦即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戰略競爭或不信任,以及兩岸關係的螺旋式惡化。
有些臺灣政治人物還希望各界忘了這兩個根本的因素,只想將這麼複雜的情勢簡化成「自由民主對抗共產集權」,然後利用這樣的二分法去影響民眾認知,以為臺灣只剩對抗一途,別無他法。
臺灣應根據自身利益謹慎行動,不放棄跟任一方的正向互動,以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努力深化與美國的關係,同時試圖恢復臺海兩岸基本互信與平等協商、互利互惠的機制。
臺灣夾在美國與中國大陸強權競爭關係之中,任誰做領導人都極難讓臺灣獨善其身。臺灣並非僅能調整兵役、大量購買武器,被動地面對、接受臺海逐漸兵凶戰危的結果,而是可以獨立自主扮演相對積極的角色,努力地止戰、避戰。
眾所皆知,習近平去(2022)年10月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統一、保留一切必要措施選項,尤其是因為對臺獨與外來干預勢力的憂慮,讓中共當局加強了對臺軍事威脅。但歷史已證明,在胡錦濤、習近平任內,只要臺灣不搞獨立,兩岸政府仍可在兩岸未來懸而未決時,先求同存異,追求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並增進區域集體利益。
或謂美國不樂見臺灣還想嘗試維持與中國大陸和平互惠的關係,希望臺灣堅定地站在美國那邊,一起應對共產中國的挑戰。這種說法不僅未見於美國總統與其他主要行政官員之間,忽略了臺灣與中國大陸諸如歷史、文化、經貿、地緣等連結,更無視臺灣在兩岸關係快速惡化時所面臨的嚴峻後果。
所以,臺灣要追求較佳的安全,就不能只尋求強化防衛安全。基於臺灣人民與兩岸中華民族的利益,恢復了兩岸關係的制度化,也能止戰、避戰!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