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四款降血壓藥物,因為使用大陸的問題原料,被檢出含有致癌物「N-亞硝基二甲胺」(NDMA),長期服用可能危害健康,將全面回收51批,約2421萬顆問題藥品,對比上個月調查高血壓原料藥含動物致癌物而回收的6項產品,這已是近一個月來連續二起的事件,且兩次事件之原料居然是分屬大陸不同公司的原料廠。由此,連續兩件回收產品的發生,凸顯了台灣在藥品安全源頭管理、各產銷節點複驗原料安全性之把關措施、檢驗相關的人力、設備配置、回收機制的設計管理、民眾申訴的管道等等相關配套,需有更透明、積極的作為,才能挽回一波波民眾喪失的信心。
眾所周知,原廠藥及學名藥在健保系統中,各扮演重要的角色,兩者並長期肩負著國家用藥政策的重責大任,可謂任重而道遠。此外,社會各界有著殷殷期盼,尤其希望學名藥能發揮國家隊的實力,以造福全民。
雖然藥政單位的長期努力還是值得肯定,然而,說到藥品安全源頭管理,發現可能原因是與製程相關所造成的汙染,就應立即全面清查現有相關的藥品,將長期服用可能危害健康的藥品儘速公告,並迅速擬定因應的配套措施,讓病人有『知』、『選擇』及感受到『受尊重』的權利,以降低病人疑慮,而不是像擠牙膏方式,讓病人在用藥時有不確定及擔心未爆彈的恐懼感,甚而影響疾病之控制。
另外食藥署指出我國學名藥廠進口原料藥均有符合法規及國際要點規範,要每批每桶開封檢驗,但社會各界可能的疑慮包括要落實每批每桶開封檢驗,但試問目前的人力及設備配置是否都已足夠因應這些龐大的工作量?回收機制是否有考量到以『病人為中心』的病患端需求及『病人用藥安全』之最終核心價值?
像是回收的公告應不只在新聞媒體告知,需更積極主動利用雲端藥歷搜尋目前正在使用可能危害健康藥品的民眾,再運用各種管道如電話、回診、社區藥局藥師輔導、簡訊或信件等等方式,主動告知病友或病友的家人回收藥品的訊息,使藥品全面回收可以更快速落實,並在第一時間就保障病友的健康(有如車廠通知車主召回問題車輛,以策生命安全),畢竟藥物吃進體內就拿不出來;此外,許多高血壓病友大都是使用慢箋,三個月回診一次,但近來此突發原料藥問題頻傳,有些病友主治醫師的門診量較滿,可能無法即時掛到號,詢問醫師端意見,而無所適從。
像是這樣的情況,食藥署及相關層級的醫療院所,應該立即設諮詢服務窗口以協助病友,當然偏鄉離島民眾權益也不容忽視,由於偏鄉基層資源普遍不足,本著分級醫療的精神,需強化、配置基層服務所需能量,並以診所、衛生所等各種管道,主動告知病友,切勿在無形中犧牲了病患健康的權益。
最後回到最初回收下架的原意是:長期服用可能危害健康,有致癌之虞,現今是動物實驗有致癌性,但人體未明。然就長遠來看,這並不代表對病友的健康是絕對安全,應長期監測使用過這些藥品病患的身體狀況,同時分析已用藥病患之大數據資料庫及建立病患申訴專線和管道,這才是真正落實『以病人為中心』藥品安全管理之長治久安的解決方法。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現任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