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海灣的另一邊,是沙烏地的宿敵伊朗。在中東紛亂的局勢中,沙烏地和伊朗,經常被比喻為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兩強對峙,劃分陣營,經常在代理人戰爭中扮演幕後角色。更有意思的是,沙烏地和伊朗,放在全球局勢之中,背後又站著另外兩個強國的身影——美國和俄羅斯。
然而長期以來,中國和伊朗維持著更為緊密的雙邊關係。
中國想展現領導力,就必須小心翼翼地同時處理好與沙烏地和伊朗這對中東宿敵的關係,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還要追求自身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
如果仔細探究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史,不難發現另一條軌跡——中國一直試圖在海灣兩邊的德黑蘭(伊朗首都)和利雅德(沙烏地首都)之間取得平衡。每過幾年,就會對其中一個國家展開密切的外交活動,雖然往往會刺激另一個國家的神經,中國也會做一些相應補償和平衡。
比如2016年,習近平與沙烏地和伊朗都分別簽署了全面戰略伙伴協議,兩者相隔僅僅幾周;再比如2019年,中國與伊朗和沙烏地分別舉行聯合軍演,兩次軍演僅僅相隔幾周的時間。
甚至在習近平離開沙烏地兩天後,中國副總理胡春華緊接著出訪德黑蘭。然而德黑蘭的外交家,顯然不願看到中國和沙烏地熱絡起來。胡春華在德黑蘭也感受到出乎意料的反彈。
胡春華與伊朗總統萊希會面。後者稱,中國對沙烏地的訪問在某些方面引起了伊朗政府內部的「不滿」。
伊朗方面的不滿主要針對中國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發表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中提到要「處理伊核問題、破壞穩定的區域性活動,阻止對恐怖組織、教派組織和非法武裝組織的支持」,這一表述是海灣國家長期以來對伊朗的觀點。
聲明還承諾支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根據國際法凖則進行雙邊談判以和平解決」波斯灣三島(大通布、小通布、阿布穆薩)問題的倡議和努力,這些島嶼自1971年以來一直由伊朗管轄,這對德黑蘭來說是一個敏感話題。甚至有伊朗媒體發表評論文章稱,有鑒於此,伊朗應該考慮承認台灣的地位。
位於阿聯酋的扎耶德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喬納森·富頓(Jonathan Fulton)則撰文稱,中國介入中東紛爭是不尋常的,考慮到中國和伊朗的關係,出現這種情況會在德黑蘭被解釋為一種背叛。
正是在此背景下,此次萊希訪華,被輿論視為有修補兩國關係的意味。
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向BBC中文表示,在中東問題上,伊朗也好,阿拉伯國家也好,土耳其也好,以色列也好,都是中國的友好國家,中國都會照顧到對方的利益和關切,也都努力避免捲入他們之間的地區紛爭,跟任何一方的合作,都不針對第三方,這是中國一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