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重複上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短短的四年之內,準備二進國民黨,他恍若未覺這將是一場鬧劇,對國民黨而言,不論郭台銘為了競選總統而準備加入、或重返國民黨幾次,都是燙手山芋,讓人笑不出來的鬧劇,若因此二次重返執政無望,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悲劇─還發生兩次,這位曾經在國民黨最倒楣的時候,義助(借貸)四千五百萬讓國民黨度過發不出薪資難關,「卓有貢獻」的失聯黨員,簡直成了國民黨的天煞剋星。
失聯黨員二度回黨成了天煞剋星
做為事業有成的大企業家,一旦動念選總統,就像治不好的過敏反應,天候一到就發癢,但郭台銘沒能料到的是,這次他透過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表達願意代表國民黨選總統的輿論反應,非但沒有四年前的「聲勢浩大」,反而負面聲量超過肯定,何以致此?
首先,四年前郭台銘能應時而起,與「川普旋風」有很大關係,第一次國人對企業家總統有感,這和三次政黨替,民意對政客總統失望也有很大關係;四年後,「川普神話」破滅,郭台銘或企業家總統能不能力挽台灣政局於狂瀾?尤其是這位企業家若與川普相類,缺乏民主素養,這個大問號就成了不可忽視的存在。
第二,選民畢竟不是企業員工,民意風向不隨老闆意志而轉,同樣的,國民黨不是富士康,規矩不是郭台銘說了算,甚至也不是黨主席說了算,就算黨員願意買他的帳,那也得經過政黨民主程序。四年前,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還能以「卓有貢獻」為郭台銘開特例,偏偏初選未獲提名,郭台銘竟憤而退黨;四年後,郭台銘自陳「當時年輕氣盛」,先不討論「年輕」的定義,也不討論郭台銘「氣盛」有沒有道理,就問郭台銘要有多大貢獻,才能再次連開兩道特例─主動退黨者四年後才能重新申請入黨,新入黨者要四個月才能參與初選?難不成要他加碼三倍五倍捐贈或借貸給國民黨?前者於法不容,後者是個大笑話,民進黨不必蒐集多的材料,僅此一條足可打趴國民黨。
「藍白合」「非綠聯盟」都是自找麻煩
過去四年,郭台銘對台灣當然有貢獻,經營企業有成績就是貢獻,遑論他在台灣最缺疫苗的時候,拚盡全力拉上台積電和慈濟為台灣採購到足量的BNT疫苗,這是郭台銘聲望最高的時候,不只是他捐贈疫苗,還因為他聲言「沒有政治目的」,照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的說法是「最沒有政治企圖」,照當時坊間「傳聞」,他是婉轉具結不參與二0二四總統選舉,前台北市長柯文哲甚至公開說過郭台銘當著他的面說「不選了」,此刻轉念,豈非自證他的承諾或保證,可以應時而轉?政客的承諾泰半是謊言,準此,也不能強求郭台銘信守自己的保證,但却反證其公益作為其實具有強烈的功利之心,這點足可削弱民意曾經對他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