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柯文哲憑什麼選總統?

2023-02-23 06:20

? 人氣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雖已表態參選總統,但不論是友軍還是對手,都仍不確信他是否會選到底。(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雖已表態參選總統,但不論是友軍還是對手,都仍不確信他是否會選到底。(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理論上是台灣最早拿到2024總統選票的,但他是否參選到底卻總是處於不確定狀態,這當然是身為小黨的無奈,因為在贏者全拿的總統選制下,小黨不但勝選的可能性不大,連參選的正當性都遭質疑,近來捲土重來的「藍白合」就是這樣的套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蔡英文昔日主導「在野大聯盟」 比今日國民黨有氣魄得多

「藍白合」基本上是一個假議題,舉世大概沒有那種政黨合作是如此口惠實不致、整天空口放話的,即使不看國外的例子,就看2016蔡英文與民進黨主導的「在野大聯盟」,就比此刻的國民黨有氣魄得多,民進黨當時不但在台北市禮讓非民進黨的柯文哲,也在港湖區禮讓親民黨黃珊珊、大安區禮讓當時仍為社民黨的范雲、中山區同樣禮讓社民黨的李晏榕、及中正萬華區禮讓時代力量的林昶佐;禮讓地區都無民進黨現任公職,看起來像無本生意,當然,就與此時國民黨內為初選鬧得滿城風雨一樣,民進黨內並非全無雜音,但當時的黨高層強力壓制高嘉瑜參選港湖區,以免破壞蔡英文的大局。事後回看,「在野大聯盟」CP值甚高,不但由「盟友」柯文哲拿下台北市長,隔年更拿下最大獎—總統一職。

「在野大聯盟」後來走味,當年與民進黨結盟的小黨不是被收編就是遭到打壓,但無法否認這場大聯盟營造的合作形象確實讓民進黨登上大位;反觀此刻的國民黨,連表面合作都懶得裝,甚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搞不定也許情有可原,剛當選的市議員搶著轉戰立委,難聽話盡出,自家人都合不了,又如何和外人外黨合作,此刻談藍白合予外人的觀感就是廉價消費。

當然,國民黨執著於「藍白合」,關鍵是柯文哲有難以忽視的理由;台灣第三黨的歷史不短,從新黨、台聯、親民黨到時代力量都曾引領風潮,新黨、親民黨剛成立時支持度都飆高、撐出第三勢力的想像空間,但最後卻難逃泡沫化的命運,一來,相較於歐洲國家(法國)主要政黨得票低於百分之五十,新興第三政黨就有上升空間,也才會出現馬克宏以中間勢力組黨並當選總統的局面;相對的,台灣兩大黨總統大選得票加起來都高達七成以上,兩大黨基本盤強固,選民對主流政黨之熱愛和期待可說是方興未艾,第三勢力勢必被壓縮、難有出頭空間;其次,台灣過去所謂的第三勢力其實和兩大政黨多是系出同源,可說是由泛藍泛綠的家變中分裂而生,一旦泛藍泛綠祭出團結大旗,小黨就會被迫或甚至自願歸隊。

世代成為區隔  民眾黨與其他政黨有本質的不同

民眾黨誕生時聲勢還比不上當年的新黨或親民黨,兩個第三黨都已泡沫化,民眾黨憑什麼能生存?民眾黨和兩大黨、甚至其他第三黨有個本質的不同,藍綠兩大黨的區隔不論是從早年的省籍、統獨到這十年來的兩岸定位,本質上還是傳統的國族認同之爭,即使檯面上的領導人有趨中緩和之勢,但兩大黨的基本盤(深藍、深綠)就是受國族認同所趨動,兩大黨領導人再如何往中間靠也很難丟掉這些血脈,就如民進黨幾乎不可能廢除台獨黨綱,國民黨不能將黨名的「中國」兩字丟掉一樣;統獨既是台灣的斷層線,兩大黨如此定位其實難以避免,而從兩大衍生出來的小黨,一旦捲入認同之戰,很自然就失去自主性。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3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