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觀點投書:土地暴漲--不過是開始

2015-04-29 05:30

? 人氣

現在的遠雄海洋公園一帶,曾有「百合谷」的美稱。(取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現在的遠雄海洋公園一帶,曾有「百合谷」的美稱。(取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近幾年花東的土地,包含花蓮、台東的漲幅程度更是居於前段班。「後山」已然成為另類的「後花園」。只是這樣的「後花園」大量充斥著投資的藝品店、民宿、飯店,青山蒼翠、蔚藍海、洋、秘境峽谷,這些無法被價值量化的美景,早已在簇擁而下的行銷中真正的被「商品化」,更可悲的是,他們的剩餘價值便是一次次的讓人類消費、再消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身為花蓮人,我只能對這樣的現象感到憤怒,但是卻無奈。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在大多數的狀況中都是存在於對立的兩面間,花蓮這幾年湧入了不少觀光人潮(包含大陸、香港、台灣本地的遊客等...),觀光的發展帶動了地價的成長,在數字報表表現亮眼,政府官員、商人財團各個荷包滿滿,但就以我們這種花蓮一般小市民來說,帶來的除了交通不便以及旅客所衍生的問題外,實在是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實質利益。相信這點宜蘭的市民已經有所感觸了。

根本的困境  

但花蓮一直以來面臨的狀況,便是本地就業機會缺乏,導致了青年人口大量流失,無法在地扎根的情形下,當然會導致整體經濟結構的不完全。正如同樹根一般,根不牢則數不穩。大量倚賴觀光必然不是最好的一個選項,因為觀光是服務業,在競爭激烈的服務業中,大量的成本削價導致了惡性循還,因為餅就只有這樣而已,那麼多人去搶,分食到的利益只能愈加稀少。但可惜的是事實擺在眼前,花蓮縣的主政者卻沒有以一種長遠發展的利益角度觀看,反而是追求短期的利益表現(也許是受限於選舉),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來制定關於土地買賣的交易流量,自己的主政者更是帶頭在花蓮圈地蓋房,在人情超越一切的鄉鎮地區,你要如何去規範土地暴漲的趨勢?

因此我無奈又憤怒。經濟在發展與保存之間取得平衡始終是存有爭議以及不可完整性的,資本主義下的社會流動便是以貨幣為主,無論商機在哪,人群就會蜂擁而至,今天在花東這樣的情況下也許某些人、某些群體受惠,但卻也有人身受其害,我不會說我是代表哪一方人所站出來說話,我只能代表我自己的聲音,但每當下火車回到家鄉的那一刻,望著月台上滿滿的陸客以及旅遊人潮,心理總是有股複雜的情緒互相牽制,正如同經濟發展所必須面臨的兩難局面。

人的貪欲無可限量,卻因此犧牲了自然。(作者提供)
人的貪欲無可限量,卻因此犧牲了自然。(作者提供)

人的貪慾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滲入之中無可限量,站在人類生存本性的洪流面前,我們面臨的不過是另外一種意識形態罷了,封建制、共和制、共產制、資本主義....,上述的都曾經是我們為了生存所替換的意識形態之一,我很想為了我們美麗的故鄉抓住些甚麼,在時間的砂礫中也許撈起些許記憶的碎片,但在面對許多人根深柢固的認知中,我們無法去改變他人、也無力去改變他人,正如同火車不停過站般,個體的價值也如火車一般,始終擺盪向過去和未來之間,而無法自己。

*作者為世新大學研究生,花蓮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