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112年學測國文選文的新意與護航

2023-02-27 06:00

? 人氣

然而有優必有劣,21-22題改寫葉嘉瑩老師《論語百則‧前言》講述《論語》與生命經驗結合一篇,便是筆者所謂的護航。選文立場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應是呼應近年文白之爭而選,葉老師的論述也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教學現場以何種角度教授《論語》。同樣為古典護航的還有〈跋李莊簡功家書〉闡述儒家知識分子該有的樣子。現行的教學仍舊將《論語》這部經典以「儒家正統」、「教條式」等概念教授,而不是當作眾多思想之一講述,這樣的做法不僅將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更可能因此讓過往的智慧失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筆者認為古典確實有其重要性,尤其臺灣史上確實有不少古典文學文獻,熟悉古典方能了解當時的臺灣,也因此對於選擇洪繻〈籌海議〉作為題目十分讚賞。正如筆者於〈國家文學的被壟斷:111年學測國文〉中所述,「國文」應是指「國家文學」,而非「中國文學」。國家文學的意義是讓學生透過閱讀各領域作品吸收新知、自我探索乃至啟發思辨,因此九流十家等古典思想,應是以「思想」為角度教授,而非仍將儒家奉為正統、教條式的背誦;甚至可與西方哲學相互比較,刺激學生思辨各種可能性,也更符合多元素樣的內涵。

展望未來

本次的學測國文綜合測驗,文白比例的調整、題型的改變、選文的多元性等方面,相較於過往的迂腐守舊,都有十分大的進步,惟少數出題者應跳脫儒家窠臼,以免成為與時代脫節、食古不化的老學究。但瑕不掩瑜,今年的出題方式非常符合108課綱多元素養閱讀的方向,難度上的調整也反映在均後底標分數的提升。

在考試升學為主流導向、考試引領教學的現今,大考中心已經做出改變,端看各校國文老師能否跳脫「中文系」框架,蒐集各領域文章供學生閱讀。這些訓練不只能讓學生熟悉較長的篇幅,也能刺激學生思考、表達,甚至透過認識不同領域知識更了解人生的方向。期望未來整個「國家文學」教學領域上行下效,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材料與環境。

*作者畢業於輔大中文系,目前就讀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現為一位希望補習班消失的補習班老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