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全動法」引爆的是言論管制還是戰爭恐懼?

2023-02-28 07:20

? 人氣

新舊法的差異在於舊法籠統的管制媒體與從業人員,修法案則把出版、廣電、網際網路平台、應用服務提供者和新聞從業全部納入管制框架,不必惡意揣測國防部要箝制言論自由,這是因應網路時代產製訊息內容多元化的需求,然而,撒網式的管制就踩到了公民言論自由的邊界,戰時公民能不能擁有言論自由?還是值得討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八十年前《大公報》因為指責政府管制物價失敗就被停刊三天為例,當年都是一起有損國民政府形象且極具爭議的事件,遑論八十年後民主化的台灣。

非戰爭的「平時」,政府要調查什麼?如何編組?

更重要的,現行法對「動員準備階段」(平時)的媒體並無橫加干預,修法草案則增列「為因應不實訊息,主管機關應對出版事業、廣播電視事業、網際網路平臺與應用服務提供者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調查、統計、編組及規畫…;新聞從業人員所屬之事業機構應配合辦理及提供相關動員能量資料。」言下之意,此刻現在的「平時」,政府就能對出版、廣電、網路平台、從業人員進行調查統計編組和和規畫,純就法律條文而言,實在不知所云,政府要調查什麼?統計什麼?規畫什麼?又想要如何編組?以因應政府想像或界定的「不實訊息」?

這麼一條語焉不詳的修法條文會引起這麼大爭議,不是國防部的錯,而是蔡政府這六年多來,反反覆覆一而再再而三的,企圖以「假訊息」、「認知戰」為由,在各種新法、修法案中,納入言論(媒體、網路)管制條款有關,更重要的,過去六年多來,深受所謂的「假訊息」之害的,都是因為不同意見、立場而被政府裁罰的媒體(被關台的中天)和民眾(因社維法被罰),民眾認知中產製「假訊息」或進行「認知戰」的,反而是政府(諸如缺不缺電、乃至缺不缺蛋)或者所謂的「側翼」「網軍」(不勝枚舉),說到底,無法得到人民信賴的政府,發動「認知戰」攻防的時候,第一個要回答的問題是:你們想像中的「敵人」到底是誰?

至於現行法律本來就有對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戰時致受傷或身心障礙」的安置條款,竟也遭到「動員未役學子參戰」的質疑,只能說蔡政府「抗中保台」的「認知戰」還是相當成功的,戰爭彷彿隨時會發生,不論是不是配合美國反中政策,事實上,一旦戰爭(動員實施階段),沒有人是局外人,照俄烏戰爭的慘狀,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傷員,「未役學子」又豈能保證安全?那麼國防部該回答第二個問題:戰爭到底離我們多近?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