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些都可能給企業帶來挑戰,它們目前還沒有想出辦法能讓員工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始終保持工作效率與創造力。很少有企業規劃出靈活的職場出入路徑,也很少有企業針對即將退休的員工建立「下滑道」機制,讓他們以縮短工時的形式在職場上幹得更久。據iRelaunch的研究,對於那些因照顧家庭或其他原因而暫別職場的員工,《財富》500強企業中只有不到10%的公司針對這群人設立了重返職場計劃。iRelaunch是一家邁阿密地區的企業,它鼓勵僱主設立此類方案,同時也幫助那些離開職場1年-20年的員工重返工作崗位。
然而,如果僱主想吸引他們需要的員工,他們也別無選擇,唯有適應。畢竟,企業領導人很可能也處於同樣的境地。
如何應對這種新形勢,並提前做好規劃?以下是七個需要考慮的方面。
1. 把職業生涯想成一座攀爬架,而不是一架梯子
如今,預計一輩子只會待在一家公司的人已經少了很多。隨著職業生涯的延長,這一趨勢只會加速。畢竟,即便條件允許(此處也有一個大大的問號),也很少有人願意把一份工作幹上60年。若真這樣,你可能對工作和生活都不會感到滿意,收入也會止步不前。而且,也基本沒有企業表現出這樣的忠誠度來鼓勵員工「一生只打一份工」。
相反,員工應該把職業生涯想成是需要橫向跳躍和跨越階梯的,而不是直接向上爬升。
賈普說,她是從父母身上認識到這一點的,他們中年時雙雙失去了企業裡的工作,而後各自成功創業。父親先前從事廣告業,後來在eBay上賣起了油票和硬幣;之前在一家大型藝術畫廊擔任管理者的母親則成為了藝術品收藏家的獨立顧問。
「嘗試不同的工作,以及改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樣的想法很早就植根於我的心裏。」賈普說。不管什麼樣的職業生涯,尤其是很長的那種,你都需要應對兩個不斷變化的變量,賈普說,「首先是商業世界,新企業和許多新的工作將不斷冒出來。就我們個人而言,我們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我們的興趣、需求和好奇心同樣如此。」
2. 「終身學習」必不可少,包括重返校園
跟上最新的技術腳步、滿足新的職位要求、為新機會接受培訓,即便是現在,要做到這些已經很難了。若是職業生涯再延長20年,想起來就更令人生畏。此外,面對工作年限的延長,許多上班族都想開啟第二或是第三份職業,這就需要他們重返校園學習知識,說不定還需要拿到新的學位。
38歲的茱莉亞·派因斯(Giulia Pines)曾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在德國待了十年後,她來到了紐約。兩年前,就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以及其他針對社會不公的抗議活動發生後,她想過要當一名律師,「去推動政策的轉變,並幫助人們,但一開始,我覺得自己年齡太大,不適合轉行了。」她說。後來她意識到,今後她或許還有幾十年時間可以從事法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