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立法院的資料,台灣需要增加100名新進飛官來駕駛三年後交貨的F-16,但從2011到2019年,台灣空軍只增加21名F-16的飛行員。」
《華盛頓郵報》
我國國防部每天都會公布共軍機艦侵擾台海周邊的即時動態,解放軍戰機2022年至少飛進台灣防空識別區1732次,幾乎是2021年的兩倍(不到1000次)、更是2020年將近五倍(不到400次)。《華盛頓郵報》指出,雖然共軍機艦的侵擾並未直接造成軍事衝突,但國軍資深飛官頻繁升空攔截,對其教官任務已形成嚴重干擾。就算台灣向美國訂購的66架F-16三年後交貨,台灣恐怕也沒有足夠的飛官駕駛這些戰機升空。
《華郵》指出,台灣的軍隊招募情況並不理想,原因包括出生率下降、軍隊吸引力不高、兩岸衝突可能性提高。國軍缺人問題最嚴重的單位,首推戰機飛行員的精英隊伍。即便台灣政府最近將義務役的役期從4個月延長到1年,飛官的缺人問題依舊無法解決。尤其當資深飛官幾乎每天都要應對共軍戰機入侵,這讓他們提攜後進、教育新血的時間被大幅壓縮。
《華郵》在台灣訪問多名飛官,其中5年前曾駕駛F-16與共軍殲-16「近距離接觸」的蕭姓中校表示,隨著北京為了統一台灣加大威懾力道,他目睹了解放軍的戰機侵擾台灣的頻率與力道這幾年大幅提升。共軍戰機做出更多危險動作、更常飛越海峽中線,這使得台海兩岸多年來一直遵守的非官方邊界漸漸消失,難再避免雙方發生意外衝突。
為了應對解放軍的威脅,台灣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添購了66架F-16,預計2026年交貨。屆時台灣將擁有200多架第四代戰機,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空軍戰力之一。《華郵》指出,新款F-16可以遠距偵測、跟踪和攻擊目標,被認為是抵禦中國軍事入侵的核心。然而按照目前的培訓速度,台灣根本沒有足夠的飛官來駕駛這些飛機。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揭仲警告,台灣飛官的缺額未來3年也難以補足。
揭仲指出,台灣這幾年無法讓飛官人數達標的關鍵原因,在於資深飛官必須負擔訓練新兵和攔截共軍軍機的工作。這意味著在共機襲擾之下,資深飛官的負擔只會更重,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培訓新飛行員。剛完成空軍基礎飛行員訓練、年僅24歲的空軍官校曹姓畢業生表示,雖然他即將開始高級飛行員培訓,但從緊急廣播頻道聽見的緊急升空攔截任務越來越密集。在兩岸關係惡化的情況下,他的家人也開始反對他的飛官夢。
《華郵》指出,共軍戰機每天都出現在台灣防空識別區,其實已經構成一種「灰色地帶戰術」。換句話說,就是以略低於軍事衝突的強制措施,達到恐嚇與消耗對手的目的。像是接受《華郵》訪問的蕭姓中校過去兩個月就兩度停止訓練,等待解放軍戰機離開後才能恢復訓練新血的工作。根據《華郵》了解,台灣空軍為了招募更多飛行員,只得降低視力要求與測驗分數等錄取標準,據稱「因為培訓內容不變,這麼做不會影響飛行員的水準」。
我國F-16飛官的訓練要求包括長達16個月的基礎培訓,這個階段將會以測驗淘汰表現不佳的受訓者,然後還要積累至少250個小時的飛行時數。總的來說,訓練一名合格的F-16飛官,可能需要長達5年的訓練時間。空軍官校對《華郵》表示:「入學標準已經放寬,但我們的飛行訓練標準依舊。我們竭盡所能讓他們達標,我們就可以訓練出需要的飛行員數量。」我國空軍甚至祭出獎金留下接近退休年齡的飛行員,允許其他戰機飛官改飛F-16,就是希望補足人力缺口。
雖然空軍官員有信心在三年後不致出現F-16飛官短缺,但《華郵》指出,就算新血能夠找齊,但蕭姓中校這樣的資深飛官兼教官人數卻沒有增加。因此必須陪伴學員飛行的F-16教官往往要負擔更多任務,接受《華郵》訪問的蕭姓中校就說,他一個月的飛行時數經常增加30個小時。資深飛官過勞的問題不解決,從空軍戰力到教官能量恐怕都會打折扣。
當國軍飛官被問到「有生之年是否會看到台海開戰」,蕭姓中校說:「人們當初說俄羅斯和烏克蘭不會開戰,但他們確實開戰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重要的是表現出抵抗意願。我們是一個主權國家,我們決心捍衛它,不會輕易放棄」、「其他國家為什麼支持烏克蘭?因為他們看到了烏克蘭人保衛國家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