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專文:只留清氣滿乾坤

2023-03-09 05:50

? 人氣

卸任台大校長管中閔(右)出席「台灣大學第十三任校長職務交接典禮」。(顏麟宇攝)

卸任台大校長管中閔(右)出席「台灣大學第十三任校長職務交接典禮」。(顏麟宇攝)

這份心情紀錄(總共十八篇,我卻花了將近三個半月才完成。一開始回憶參加遴選的過程,情景歷歷在目,寫起來毫無困難;但當我回顧當選後所遭遇的各種攻擊抹黑,整個人彷彿跌進過去的深淵,情緒變得焦躁易怒,根本無法寫作。經過數星期的調適,我才突破心理障礙,重新提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不論多麼努力,我都無法用文字準確描述當時的心境。在行政、立法、司法和監察四權環伺,行政院多個部會分進合擊,加上媒體和網路鋪天蓋地地抹黑下,我的內心從一開始的憤怒和委屈,很快轉成挫折、消沉、痛苦和恐慌,有時甚至充滿絕望。我那時離身心崩潰只有一線之隔,對外卻仍得表現堅強,絕不向政治惡勢力示弱。最後我能勉強存活,真是上天的眷顧。

遴選事件對我身心造成的創傷,延續了好幾年。我在二〇一八年初驟減的五公斤多體重,大約兩年後才慢慢恢復。嚴重的睡眠障礙不僅使我難以入睡,勉強睡著後也常很快從睡夢中驚醒(好像被人用力搖醒),這種感覺痛苦極了。即使睡眠問題後來逐漸緩解,但直到今天仍不時干擾著我。

這些創傷還扭曲了我的個性。我本是不拘小節,平時喜歡開玩笑、講話詼諧的人。在政府工作的那幾年,這個性已讓我吃了不少苦頭。二〇一八年後,我變得更加提防別人(對某些惡劣的媒體更是避之若浼),不願多話,更不再開玩笑,直到近年才略為恢復本來面貌。這些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創傷後遺症。

讓我堅持下去、始終沒被擊倒的原因,除了家人的照顧,最重要的是外界的支持與聲援。陳維昭校長始終堅定立場,穩定了遴選委員會,才使得政治力無法為所欲為。臺大的眾多師生和校友,包括李嗣涔校長以及許多我認識與不認識的老師,他們持續而不間斷地發聲與行動,展現了臺大的力量,也為臺大守住了大學自治的底線。還有許多媒體工作者無懼於政治壓力,寫下大量的社論、專論和深度報導,金聲玉振,激濁揚清,在輿論上起了強大的匡正作用。

社會大眾也用各種方式向我傳遞他們的溫暖。他們有的是公車司機、計程車司機、航班空服員,有的是小吃店老闆、市場攤販、大樓警衛,也有公車和捷運同車的乘客,以及街頭偶遇的市民。他們的溫語問候,一聲「加油」、一句鼓勵,還有豎起的大拇指,都讓我感到無比安慰,知道臺灣畢竟還是一個有著公義的社會。對於這些支持的聲音和力量,我永遠感念在心。

二〇二一年初,我和好友夫婦騎自行車環島,到了墾丁之後,特別轉去鵝鑾鼻燈塔,這是我和內人當年蜜月旅行的地方。那時夕陽正好,我坐在燈塔旁的草地上,看著那片藍天和大海,突然感慨萬千。年輕時充滿理想,相信自己可以為臺灣做出貢獻,我在沒有人邀請或延攬的情況下,選擇放棄美國長聘教職返臺。回臺奮鬥多年,我總有各種忙碌的藉口,也從未再度造訪此地。我於是問自己,在付出了生命中最精華的二十七年後,是否到了該休息的時候?

環島行之後十個月,我反覆思考,也一再問自己這個問題。擔任校長的這幾年,我全心投入校務興革,在校內推動並落實了許多制度的改變,自認無負於遴選委員會的付託,以及眾多師生和校友的信任。我最終做了重大決定,在二〇二一年十月二十三日的校務會議上宣布「不尋求續任」,心頭如釋重負。這個決定出乎大多數人意料,也讓很多關心的老師感到失望;我無法向每一位朋友解釋,但希望他們能夠諒解。

卸任前寫下那段險惡歷程的心情紀錄,不為留名,「只留清氣滿乾坤」。

*作者為台大校長,本文原《大學的脊梁:臺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楊渡,管中閔 ∕ 時報出版)後記。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