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好牌打到輸,「被動表態」絕非好招
至於蔡英文規畫卸任前三次出訪,會不會影響賴清德選情?可以不必考慮太多,因為不論喜不喜歡蔡英文,多數民意不會願意看到自己的總統出訪的受到委屈,涉若北京過度反應呢?勢不在賴清德的時候,不利,但勢在賴清德的時候,就未必盡然。簡單講,當民意相信賴清德自我形塑不是引戰之人,國民黨這張「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作用也會降低,因為賴清德領導的民進黨,不再是引戰的民進黨。
相對於賴清德的優勢,國民黨又一次陷入好牌可能打到輸的危局。南投立委補選緊張時刻,國民黨鬧的是世代交替,諷刺的是國民黨提名的正是七十歲卸任縣長的回鍋立委;討論的是郭台銘如何回到國民黨代表參選總統,偏偏他是四年前初選落敗忿而退黨之人;這說明兩件事:一,黨主席朱立倫沒能力處理這些二百五的事;二,聲望最高的侯友宜無心也沒身份插手這些二百五的「黨務」。
當民進黨準備進入總統提名程序,讓賴清德在最短時間成為眾星拱月的總統參選人,國民黨則估計六月後才會明朗;就時程而言,本來不是問題,然而,三個月足可讓民調黃金交叉到不可逆的地步,更重要的,模糊三個月的後果,就是讓國民黨沒有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只有聲望高的不表態,表態的缺乏程序正當性諸多「雜音」,遑論侯友宜還要等新北市議會會期結束後才「被動表態」,光是「被動表態」四個字,就足可讓他被駡臭頭。
民進黨連續執政十六年,台灣真的會更好嗎?
侯友宜舉棋難定當然有他的理由:第一,現任市長難脫落跑爭議;第二,在連任新北市長之前,選總統肯定不是他的人生規畫,參選不表示當選,當選不表示能做得好,就個人而言,在聲望最高峰做滿市長,未始不是人生成就。然而,這些考慮正是他民調逆轉的關鍵因素。
首先,不論他此刻是否表態,議會會期內他避不開選不選總統的問題,甚至是核心問題,「侯侯作代誌」講一次新鮮,講二次無趣,講三次就無聊了,政治人物不能迎難而上,就是有負民意厚望;第二,他的猶疑反應的是他沒做好準備,與賴清德恰恰成為強烈對比,若連想不想選總統都找不到答案,又如何談能不能做好總統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考慮選總統的因素到底是什麼?以賴清德為例,四年前挑戰蔡英文,因為他相信可以改變民進黨(九合一)敗選頹勢,因為他相信民進黨繼續執政會更好,因為他相信自己能當選,因為他相信他當選總統可以改變執政失利的諸多缺失,不論這些相信到底是不是真的,沒有這些自信,賴清德撑不到今天,這是政治領袖必須具備的特質。
侯友宜不可能沒有自信,但侯友宜到底相信什麼?他或許未必肯定國民黨重返執政會更好,換個角度,他相信民進黨連續執政十二年、十六年會更好嗎?蔡英文兩任已經讓民主制衡機制,近乎全毀,司法、監察的社會公信力持續下滑,連侯友宜最熟悉的警界都被摧殘到黑白不分,政黨輪替是制衡機制的最後一道防線,民主的可貴就在此,相對而言,朱立倫的認知或許比侯友宜更深刻,可惜朱並非民意託付之人,南投立委補選最後一夜,侯友宜缺席讓朱立倫有獨領風騷的機會,敗選却讓朱立倫失去最後一次機會,不必再揣測朱立倫會不會以拖等「意外」,真到拖過六月「不得已又披掛戰袍」,以「換侯」重演「換柱」,就等同提前宣告二0二四總統大選結束。
所謂「國運如此奈若何」,總統引領的是國家方向,或許侯友宜在自問能不能當好總統之前,得先問問:讓台灣失去再一次政黨輪替的機會,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