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山觀點:盤點各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站位—如何理解戰略抉擇?

2023-03-23 07:00

? 人氣

除了距離與安全之外,體系因素還包括了延伸關係與戰略三角。這是說一個國家對於另一個國家的態度可能受到第三個國家的影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站上了反俄的最前線,這使得與美國有同盟關係、或關係非常密切的國家都感受了美國的壓力,必須也同樣對俄羅斯採取敵視的立場,這就是「朋友的敵人是敵人」。在北約國家當中,傳統的歐陸大國原本對俄羅斯的態度較為溫和,但是在美國的動員之下,也逐漸強硬起來,並不惜冒著被俄羅斯斷油斷氣的風險,加入對於俄國一波波的制裁,同時也向烏克蘭提供各種軍事援助,各國領袖也絡繹於途走訪基輔,親自表達對於澤倫斯基總統的支持。在這裡最表現出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的是長期與美國有特殊親密關係的英國。雖然英國距離戰場比歐陸各國為遠,但是脫歐後與美國的關係成為重中之重,因此英國的首相強森在戰爭初期就強烈表態,並一馬當先訪問基輔……

在世界其他角落,由於距離甚遠,俄烏戰爭不構成安全威脅,因此各國基本上對俄羅斯的反應強度有限。但這個一般的狀況,也受戰略三角延伸關係的影響。因此與美國友善的東亞與澳紐,就在「朋友的敵人是敵人」的狀況之下,一一表態支持對俄羅斯的敵對態度。日韓澳紐的領袖為此參與了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和歐洲的美國盟友站在一起,展示團結。即使與美國缺乏任何正式關係的台灣,也迅速明確地表態,並因此被俄國列為「不友善國家」,必須以盧布支付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並停止向俄羅斯購買能源。

2023年2月20日,閃電訪問基輔的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馬林斯基宮發表談話。(美聯社)
2023年2月20日,閃電訪問基輔的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馬林斯基宮發表談話。(資料照,美聯社)

在一些其他國家,則出現了「負負得正」的情況,也就是長期與西方齟齬的開發中國家(特別是大國),在面對西方要求加入抗俄聯盟的時候,不僅不為所動,反而加緊購買俄羅斯的油氣,並獲得巨大的利益。這裡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印度。新德里長期對於西方的干涉與批評頗有反感,認為西方總是將其本身的問題視為全世界的問題,但對於開發中國家所面對的問題則冷漠以對。西方還是保有殖民心態,不以平等態度面對開發中國家。因此在俄烏戰爭上,印度一以本身的國家利益為準,不會隨西方起舞。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尼等國家也具有類似的心態。

當然,美國最主要的戰略對手中國大陸,就更是處於「敵人的敵人為友」的情境。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美國以中國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是唯一力足以挑戰美國世界霸權的國家。美中貿易戰在新冠疫情中也未解套,台海風雲也持續緊張。長期以來,中俄關係密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與西方同時對中俄兩國施加巨大壓力。既然美中有戰略競爭的關係,而美俄又因為烏克蘭戰爭而極度交惡,中俄自然應該相互合作,彼此「友誼無上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國動員開發中國家反俄效果不彰,與美國和這些開發中國家之間原本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