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水路就是農民的活路;農糧就是我們的國本。」張麗善3/14白色情人節這一天,在虎尾鎮農會舉行「呼籲中央提高公糧收購價格,水稻初期救助金額及農水路改善經費」記者會,會後聯訪時,她面對鏡頭時大聲疾呼,希望中央能夠真正為農民著想,因為行政院在2/23發佈的「疫後特別預算」總經費高達約3800億,其中有1370億針對加強經濟及社會韌性預算分配中,有兩項包含了「暖農民」和「固農村」的項目,要幫助強化農漁業社會韌性和環境韌性,在尤其「固農村」中221 億,執行細項要強化農田水利設施、強化漁港機能等,都讓農業大縣縣長張麗善質疑,這些款項最後真的會落實在農漁民身上嗎?
物價調漲 農民補助、福利卻沒漲
雲林每年稻作面積佔全國稻作面積約17%,農民所收成的稻穀幾乎都繳交公糧,公糧收購價格在張麗善擔任立法委員(陳水扁總統時期),及張嘉郡擔任立法委員(馬英九總統時期)任內積極向中央爭取,收購價格每公斤分別調高2及3元(馬英九總統另提高烘乾費2元),但從2011年後至今未曾調整。近年物資波動激烈、人工費用年年調升,2011年基本工資 17880元,今年已經提高至26400元,調幅高達47.65%;反觀這10多年來農業生產資材、人工費用不斷高升,稻農生產成本劇增,公糧收購價格卻不動如山,再加上雲林縣內農水路大多已使用4、50年,急需修繕,而目前每公頃農水路更新經費僅25.3萬,不符現在工程施作經費需求,希望中央正視現實環境營造成本需求,每公頃更新經費提高至40至45萬元,加速推動農水路更新,打開農民活路。
為農民打拚追農保條例三讀 中央趁勢收割
雲林縣長張麗善,在擔任立委時就為辛苦耕作一輩子的老農民爭取,提高農保喪葬補助,敦促立法院修改農保修正條例,從107年度提出,一直到今年1月10日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也讓農委會、綠委開始大內宣,不過雖然2月8日總統公告,但行政院卻在2月16日又發函告知各農業縣市,『因為相關條例未明定,此案暫緩』,讓所有農民期盼福利改善的心一直懸在空中......直到2/22上午雲林縣議會臨時會上,張麗善被議員質詢「到底何時才能夠實行」後,當天下午,行政院才姍姍來遲來函回覆「逐條通過」。隔日,行政院召開陳建仁院長上任後首次記者會,主打「溫暖堅韌」公布疫後預算經費分配,再度向農漁民遞出橄欖枝,但讓不少藍營縣市首長擔心,中央這塊稅收超徵大餅是看得到吃不到。
真心為農民卻遲遲未落實
好不容易通過的「農保條例修正案」一卡再卡,中央提出的政策卻在換了閣揆後火速佈達。讓不少農漁民看在眼裡覺得心酸酸,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暖農民」、「固農村」,眼看距離2024選戰只剩八個月,讓人不免揣測以行溫暖振興名,打真輔選之實,不勝唏噓。
*作者為雲林縣議員陳芳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