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徹頭徹尾的災難!」伊拉克戰爭20周年,美國為何發動戰爭依舊無解

2023-03-21 10:08

? 人氣

1980年的伊拉克總統海珊。(AP)

1980年的伊拉克總統海珊。(AP)

20年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進伊拉克。這場在當時得到美國民意支持的戰爭推翻了獨裁者海珊,但是卻並沒有找到作為開戰借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有給這個國家帶來民主和穩定。德國之聲為您摘編了美、英和阿拉伯媒體對這場戰爭的回顧和總結。

2003年3月17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發出最後通牒,如果薩達姆・海珊不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美國將會對該國採取軍事行動。19日,巴格達開始遭到轟炸。20日,美國正式開啟了地面入侵行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新聞資訊網站Axios梳理總結了20年前這場伊拉克戰爭的時間線並分析指出,這場入侵行動雖然在國際上備受爭議,但是當時在美國國內卻受到很大支持。根據2003年2月份皮尤研究所(Pew)的一項民調結果,66%的美國人支持對伊拉克動武,只有26%的人反對。

不過,當時小布希政府提出的進攻理由是,獨裁者海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雖然最後誰也沒在伊拉克找到那些武器。但是根據皮尤的調查,當時57%的美國人相信海珊在9·11恐怖襲擊中扮演了一定角色,雖然這也是錯誤的判斷。

20年來無解的問題——美國為什麼要入侵伊拉克?

《紐約時報》在伊拉克戰爭20周年之際發表長篇分析文章指出,20年之後,有一個問題仍然盤桓在歷史學家、政治學者甚至是當年參與發動戰爭的官員之中,並且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那就是—美國當時到底為什麼要入侵伊拉克?

文章發問道:「是為了石油?被錯誤的情報誤導?是為了地緣政治利益?還是單純的出於過度自信?亦或是因為民眾渴望一場戰爭,不管是什麼戰爭,來找回民族自豪感?又或者,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相互溝通的不順暢導致互不信任的國家陷入衝突?」

對於這些問題,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的答案。「這並不是因為事件的全貌缺失了一塊拼圖,或者有什麼國家機密。恰恰相反:隨著時間的流逝,新聞調查和知情人士的證詞已經探索了入侵行動的幾乎各個方面。」

作者Max Fisher寫道:「世界可能永遠不會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一個多世紀之後,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仍然在爭論之中,美國對越南和朝鮮半島的干預也是如此。」

「這也道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很多改變歷史的決定常常是通過非常複雜的過程和基於各種理由做出的,即使是參與者也無法確切知曉它們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數十萬人可能為此而死亡,一整個國家陷入暴力,而沒有人能說出到底是為什麼。」

作者在詳細分析了不同的理論之後得出了一個共同的基線:「意識形態上的信仰、心理上的偏見、流程上的故障和外交信號傳遞的失誤,導致了這一場入侵,而它幾乎沒有達到其主導者所希望推進的目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