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總結道,這樣的情形並非罕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年之後,分析人士仍然在嘗試窺探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內心世界,通過了解他做這一切的動機來尋找讓他回頭的辦法。」
沒有給伊拉克帶來民主
與德、法等歐洲大國反對在伊拉克動武的態度相比,英國在2003年時是美國堅定的追隨者。不過時隔20年,倫敦出版的《泰晤士報》(Times)對這場戰爭的後果總結道:
「海珊的倒台沒有使得伊拉克成為一個民主國家,更沒有為整個中東地區的民主革命浪潮掃平道路,也沒有宣告一個『全新的美國人世紀』的到來。這場戰爭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它使得20萬伊拉克平民、4600名美國士兵和179名英國士兵失去了生命。它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大約在2兆美元左右。然而這種愚蠢行為的真正代價是無法估量的,其後果直到今天仍在產生影響。」
文章評論指出,「對於那些負有責任的人,包括英國人在內,歷史的審判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嚴厲。也許這場戰爭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讓西方的注意力從中國和俄羅斯身上轉移開來了,而中俄給西方長期安全帶來的風險要大得多。我們至今仍然生活在這場戰爭留下的爛攤子中:一個比二戰結束後任何時候都更加不穩定且更加危險的世界。」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則分析指出,由於沒能給戰爭之後發生的事情做好准備,導致這場災難的嚴重性加倍。「安全真空和去復興黨化戰略不僅在伊拉克本土挑起了宗派主義,其影響還擴散到國界以外——導致恐怖主義滋生。……後來的一些決策,比如支持馬利基(伊拉克戰後首任總統),也導致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文章分析認為,伊拉克目前看起來相對平靜,那是因為美軍仍然在那裡,與伊斯蘭國之間的戰鬥還在持續。盡管在經歷了一年的選舉僵局和巴格達爆發的暴力事件之後,伊拉克現在有了新政府,但這個國家仍然無法保證居民可以用上電燈和乾淨的飲用水。
除掉海珊這件事,值得用伊拉克戰爭來完成嗎?
來自阿拉伯世界的英文媒體「半島電視台」(AJ)在其網站發表題為「20年了,除掉海珊這件事值得用伊拉克戰爭來完成嗎?」的文章指出,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進伊拉克之後,「雖然海珊被擒、受到審判並且被處死,但是整個國家仍然飽受衝突之創傷,面對的是經濟上的破壞和政治上的動蕩,還有伊朗和美國的影響。」
「在今天的伊拉克,政府是由一個獲得了不到15%選票的執政聯盟組建的。對於很多參加了抗議活動的伊拉克人來說,這是一個由自私自利的政治團體和限制公民自由的武裝派系組成的聯盟。」
文章最後總結道,儘管伊拉克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在那個原本想要為它開啟一個新時代的入侵戰爭開始20年之後,這個國家在內部仍然是動蕩不安」。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