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萬步說,台灣可以選擇和平,也可以選擇戰爭,但無論選擇什麼,都不應脫離現實,再怎麼說,也不能獻身給空洞的口號與含糊其詞的承諾,要死也得確認自己死得其所。怕就怕有人要用你的「歹死」換取他們的「好活」。
不要講「疑美論」?「疑美論」最多的地方,不在他處,就在美國。
最近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網站有一篇鞭辟入裏的文章,完整闡述了美國霸權迷夢的來源,撰文者是現實主義陣營的昆西研究所創始人之一,安德魯·J·巴切維奇 (ANDREW J. BACEVICH)。閱讀該文有助於理解美國那種十字軍式的好戰思維,以及清教徒式的善惡二元論粗暴。
巴切維奇指出,1950年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68號文件,是二戰勝利後,隨即與蘇聯展開對抗的美國冷戰政策重要文件,也是美國霸權思維最權威的表達。該文件將「領導世界的責任」,以及「符合自由和民主原則的方式實現秩序和正義的義務」強加給美國,而要實現此「宏願」,就需要配備強大的軍事能力,並配置為全球警察部隊。
「為了做世界警察,治國方略成了軍事力量的附屬物」,巴切維奇主要不滿在這裡。
NSC-68不只主張軍備擴張,還主張即使在和平時期也要維持巨額軍費開支,以確保美國擁有拉幫結派的超強實力。霸權迷夢在韓戰,越戰都遭到了挫敗,但美國並未自夢中醒來。
根據美著名經濟學家傑佛里.薩科斯(Jeffrey D. Sachs)的說法,1970年代一群公知發起新保守主義運動,他們主張,美國必須在世界每個地區的軍事力量上佔據主導地位,並且必須對抗有朝一日可能挑戰美國主導地位的新興地區大國,為此,美軍應預先部署在全球數百個軍事基地,應準備好在必要時領導「有選擇的戰爭」。只有在對美國有利時,才需要動用聯合國組織。
薩科斯指控,新保守主義者於2006年就積極主張北約東擴,並不惜發動政變達標,他們認為西方支持的政變旨在提升西方在世界戰略要地的影響力,正當性十足,即便他們心知後果不見得負擔得起,但霸權必須維持。
新保守主義陣營的靠山,就是美國軍工產業,薩科斯舉例,如戰爭研究所(ISW)的資助者就是通用與雷神等國防承包商,而這是一個新保守主義智庫。
據紐約時報資深國際記者馬克斯.費雪(Max Fisher)的說法,新保守主義的特徵是:混合了人道主義衝動,和對美國軍事力量近乎救世主的信仰,以及對被視為威脅和敗德的外部世界的深深恐懼。
新保守主義者被他們的敵人稱為Neocons,這些反對陣營則被新保守主義者貼上孤立主義(isolationism)標籤,簡言之,一方主張霸權擴張,另一方主張不干涉外部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