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及研究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21日率團抵達台灣,展開為期兩天的訪問,並預告「相信在未來,德國部長訪台將是常態」。自1997年時任經濟部長的芮克斯洛特(Günter Rexrodt)訪台以來,德國就再也沒有部長級官員訪問台灣,因此史塔克-瓦特辛格此行具有高度象徵意義。
在她訪台之際,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稱已在北京和柏林向德方提出嚴正抗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隔空開嗆:「中方堅決反對德方有關人員的惡劣行徑,已在北京和柏林向德方提出嚴正抗議,我們敦促德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立即停止與台獨分裂勢力勾連互動,立即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立即停止藉台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22日下午在德國在台協會召開的訪台記者會上,史塔克-瓦特辛格(Bettina Stark-Watzinger)被問及「是否擔心中國報復」時回應:「事實上我根本不認為中國會有任何報復。」她指出,此趟訪台聚焦半導體等專業議題,在德國政府內部討論與準備許久,過程相當透明,也符合德國「一中政策」。
她並表示,可以理解德國部長級官員睽違多年訪台,這一次出訪行程備受關注,但事實上外界不需要過於驚訝,因為台灣近年跟德國面臨類似的挑戰,例如半導體產業人才缺乏等,再加上「台灣是重要的技術與貿易夥伴」,而且與德國「共享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價值觀」,因此德國選擇與台灣這樣價值觀相近的夥伴加強合作是理所當然的。
「德國每一位部長清楚自己職責領域需要擴大哪些合作,而我做為教育及研究部長,這一領域跟台灣有那麼多合作機會。」她預測道,基於與台灣深化合作的潛力極大,下一次德國部長級官員訪台不需再等26年,「我覺得不會等那麼久,我認為未來德國部長出訪台灣會是一種常態。」
欲與台灣擴大半導體合作
與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對中國溫和的政策不太一樣,德國蕭爾茨(Olaf Scholz)政府正在製定一項新的中國戰略,儘管不打算與中國脫鉤,但期盼減少對中國的經貿依賴。蕭爾茨上周訪日前向《日經》表示,德國在繼續與中國貿易往來的同時,也將繼續發展與亞洲其他夥伴的關係。他並聲明,中國不應訴諸武力改變台灣現狀。
德國的政策轉變可能是整個歐洲即將發生戰略轉變的一個跡象,與此同時,台積電正在考慮在歐洲和德國增加投資。
史塔克-瓦特辛格在發言與回答提問時多次強調,訪問的目的是加強和擴大與台灣在科學、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合作,此前德國有關單位內部進行長期討論和準備,也多次派出代表團和台灣對口交流,而這趟交流聚焦的議題,完全針對德國培育科技、華文領域人才上面臨的挑戰,也就是半導體、綠色氫能、電池和華語教學合作。
兩天以來,史塔克-瓦特辛格會晤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教育部長潘文忠、數位部長唐鳳,見證了「台德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STA)的簽署,討論半導體研究人員互訪交流及華語教學人才赴德,也和唐鳳就人工智慧(AI)、社會創意等議題進行有趣豐富的交談。
她並向媒體分享,22日上午訪問南港高工西門子訓練中心的行程令她印象深刻。「我們今天早上也採訪南港高工,我問了這裡的年輕人『未來想做什麼』,他們說『想進入半導體產業』。我希望德國的年輕人也可以這樣清楚自己的未來志向,並選擇具有潛力的產業。」她笑著說,「台灣是半導體產業跟人才培育方面非常現代化的夥伴,我們希望在這方面向台灣學習。」
Angekommen in #Taiwan, einem Hochtechnologiestandort und Wertepartner. Mit Minister Tsung-Tsong Wu habe ich mich über unsere Forschungskooperationen ausgetauscht. Innovation und Fortschritt leben von internationaler Zusammenarbeit. Freue mich auf die weiteren Gespräche. pic.twitter.com/mG0NUKEp49
— Bettina Stark-Watzinger (@starkwatzinger) March 21, 2023
下午離台前的最後一個行程是訪問新竹國研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史塔克-瓦特辛格向媒體表示,台灣對德國而言極具科學領域的合作吸引力,尤其在半導體產業,「歐盟與德國皆希望在歐洲建立一個優質的晶片產業環境,我們也注意到增加半導體廠對企業繁榮、技術獨立的重要性,而台灣在這方面是重要的典範與夥伴。」
「我相信政府與政府、議會與議會間的合作非常重要,」共同出席的德國聯邦議院教育研究委員會主席蓋林(Kai Gehring)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德國政府與國會大部分成員皆有共識,要加強與國外的技術合作,「我這次來到台灣也受到國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