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勢力與民進黨人都指責馬英九訪陸,認為他媚中,刻意與蔡英文訪美別苗頭。他們高估了他,也低估了他——高估了他的政治實力,低估了他的政治意志。
馬英九之行符合北京當前促進兩岸交流,台海衝突降溫的總方針,自然應予接待。但是,陸方表現低調,規格有限,最多把熱情放在地方,並不願當他是統戰提款機,在於馬的政治意志有以致之。
馬英九嚴守中華民國正統的政治意志,與他反賄選、堅持九二共識、做新台灣人、保釣、紀念六四與支持法輪功的固執一樣。他此行有如精神上的反攻大陸,但求完成一種阿Q式的反攻。慎終追遠,乃為他推動國民黨的台灣化,表達子孫應有的懺悔。
馬英九的祭祖是雙關語,一是家族祭祖,二是中華民國的新台灣人祭祖。後者正是政治意志的展現。兩者的交集所在,就是他父親投身的中華民國抗戰歷史。
外界早已注意到他安排的抗戰路線,台獨誤以為是他圖謀國共合作抗日的賣台之舉,因為台獨自己親日,情感上錯把日本的敵人都看成一夥的,而盲於國共在抗戰過程中及歷史記憶上的激烈鬥爭。
鉅細靡遺地走抗戰路線,當然就是在搶抗戰的正統,用自己步履掀起的僕僕風塵,映射出一個中華民國的海市蜃樓。其間散發的,既有與保釣如出一轍的精神勝利,又有辜負往者期待的惆悵。馬一生的寫照,不就是上述這些一再重複的象徵性動作編織成的?而固執的底層,卻是一連串的挫折。
從北京角度看他的固執,也許是又好氣、又好笑,氣他不識抬舉,笑他不自量力。但是,如果可以抑制白宮在台海興風作浪的正當性,給台灣同胞點亮一縷和平曙光,馬的小心思就不去計較了。這是立足點不同的大人之量,卻意外(或不意外)地讓台獨對馬又歇斯底里一次。
阿Q式光復大陸的啟動,反而等於承認反攻大陸徹底失敗,透過祭祖,馬完成了自己落腳台灣的最後儀式。其回歸的政治方向與台獨頗為合拍,至少在兩岸永久分治這一點上如此。對抗日正統的懷舊,猶如台獨複誦二二八的心態,不過是剪斷文化臍帶後的自我救贖而已。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