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邱國正與國安局長蔡明彥兩人,對局勢表達出迥異心情。前者情緒緊繃而睡不著覺,後者平靜。短短的字裏行間,透露出多少關於目前國家安全決策體制的狀態?
蔡明彥不能體會邱國正的緊張焦慮,說明他完全沒有感受到同樣級別的壓力。換言之,他們兩人的國家安全責任是不連貫的,也就是他們一定是在兩個分開的渠道,各自接收指示。這次,邱國正渠道傳來的責任壓力大,另一個蔡明彥的渠道裡壓力小得多。
邱國正的壓力何以大呢?他在備詢時被動說出,台海第一擊的定義已經改變。他被安排來布達這個重大的改變,也要負責執行。但是,誰做出的重大改變呢?一定不是蔡明彥,他既然不能充分體會這樣的壓力,可見根本不在這個局裡同甘共苦。
邱國正要執行一項他自己絕對做不了的政策決定,而這個決定甚至繞過了國安局長。可見,國家安全體制目前不是整合的,起碼在台灣沒有整合。國家安全戰略的執行,目前是分開下達給台灣不同的國家安全單位。邱國正一個人扛,怎麼睡得著?
這表示,台灣的國家安全單位已經不存在任何單一窗口,可以接收安全戰略指令,所以才會出現在整合的國家安全體制裡所不可能存在的兩種迥異心情。要麼,台灣已經沒有可以對口的單位,要麼,這個對口的單位是虛設的。
這就說明了蕭美琴私下出國,為何各單位一問三不知。如果,台灣的國家安全體制具備一個整合性或綜合性的主持機構,或領導人,各單位三緘其口就是在保密。但是,如果不存在這樣一個主持機構,那他們之所以不說,實際是他們真的不知道。
不僅不知道,甚至也不好奇。因為一旦知道的話,代表是自己被交代了任務,那必然情緒緊崩而睡不著覺。國安人員陪同蕭美琴出訪,她接收什麼指示,不要說蔡英文不知道,蔡明彥不知道,連賴清德都不會知道,甚至都不想知道。
現在,各方看好顧立雄連任,是不是他就一直是那個接收並傳達指示的單一窗口?他這幾年來配合得算不算好,其實在台灣沒有人知道答案,他自己未必知道。如果,改變第一擊定義的決定,是經過他傳達給邱國正的,那表示他受到起碼的信任。
即使如此,顧立雄得到的信任恐怕是不充分的,甚至透過他這個管道下令,還不夠完全暢通,否則為什麼需要讓蕭美琴跑一趟?
蕭美琴要當的是副總統,她的憲法責任是備位,憲法沒有授予她其它權力,因此,她依法不能成為另一條國家安全的管道。不過,她不會顧及這麼多,因為制定台灣國家安全政策的人不會顧及這麼多,以至於她也身不由己。
也許,蕭美琴反而感到很榮幸,能對母國有所貢獻。假如是這樣,那這就更反映目前已經不存在台灣自己的國家安全主持機構,而是分成多線,各自接收指令,有人緊繃,有人平靜,有人榮幸。
這就像是一個向上的螺旋,愈是不能相互體會,就愈是不願相互介入,也就愈強化決策者只能透過多線、多管道來下達指令。國安官員眾多,本可集思廣益,如今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交給我的,就不過問,平靜一點,晚上能睡得著覺。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