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繼續升息,一定出事!」高利率埋銀行倒閉危機,聯準會決策面臨兩難。3月7日,聯準會主席鮑爾本在聽證會上表示,美國經濟比預期還要好,可能會促使聯準會加大升息力道,以壓制通膨。鮑爾還說,終點利率可能會再調高。此話一出,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會在3月升息2碼。
但就在3月10日,矽谷銀行無預警倒閉,接著Signature Bank關門大吉,瑞士信貸因為出問題而被收購,第一共和銀行也有狀況;市場氛圍突變,令聯準會態度立即收斂,一改加強升息的態度,最後在3月22日升息1碼,算是符合多數投資人的預期。
聯準會的兩難:要打擊通膨,還是要避免銀行倒閉
在聯準會升息前夕,市場預測分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顯示,矽谷銀行倒閉後,市場對升息兩碼的預期降到0%,反觀不升息的預期一度衝破35%。高盛即為不升息的一派,而野村(Nomura)甚至認為會降息1碼,但多數機構仍預期,聯準會此次仍將升息1碼。
各家機構之所以預測分化,在於聯準會遭遇兩難。雖然美國通膨已有降溫趨勢,但最近一次的CPI數值仍高達6%,還是遠高於2%的政策目標。更要命的是,美國經濟依舊強勁,失業率並未因為升息而上升,還在今年1月以3.4%創下53年來新低。失業率極度偏低,意味著美國仍有缺工問題,勞動市場供不應求,薪水就有繼續上漲壓力,無法打破薪資帶動的通膨螺旋。
與此同時,卻爆發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等銀行倒閉事件,它們其實都是高利率的受害者。銀行會將部分客戶存款用於投資美國公債與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利率升高,債券價格就會下跌,銀行帳上出現未實現虧損。以矽谷銀行為例,未實現虧損就達到170億美元。雖然銀行可秉持「不賣就不虧」的做法,將債券持有至到期日,中間賺利息收入,到期拿回本金,但如果現金流吃緊,終究得賣掉債券變現,虧損就會實現。矽谷銀行就是因為需要現金應對存款戶信心崩潰時的大量提款,不得不認賠賣出債券,公司財務擋不住惡性循環,走上倒閉一途。
除了矽谷銀行,美國恐怕還有不少類似案例,只是尚未出事。若聯準會繼續升息,會對這些銀行帶來更高的壓力,但如果不升息,則要面臨通膨居高不下的問題。這種狀況不只在美國,英國央行也面臨兩難的抉擇,因此對聯準會、英國央行來說,3月升息決策也將格外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