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遺憾的是,原本各界給予厚望期待的「數位發展部」,如今成了領2百多億預算,只會做APP的部會,實在令人啼笑皆非。甚至就以ChatGPT為例,早在2015年,Open AI 這個非營利組織由Space X 及特斯拉等創始人Elon Musk投資1百億美元創設,台灣IT人才濟濟,卻因綠色政權始終政治掛帥,無心科技與研發;等到如今火紅了,國科會才說要發展,至少慢了八年,如想佔有一席之地,談何容易!我們的政府擁有所有國家資源,且預算連年破兆,再加上特別預算一而再、再而三的編列,卻不如一個民間企業家,不知道會不會感到羞恥?
至於「國際貿易環境變化」主題,ChatGPT的提問則扣合了台灣以出口經濟為導向,屬於海島淺碟式、仰賴國際貿易的經濟體特質,可說是切中弊病。尤其台灣對外經貿等同於國家命脈,國際經貿環境有變化,我國經濟一定受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08-2009年金融海嘯,台灣經濟受到波及甚深。如今則深受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全球通膨、俄烏戰爭、美聯儲升息等國際情勢影響而飽受衝擊。
因此,不論貿易保護主義、經濟制裁或其他全球貿易環境變化,對台灣經濟發展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也因此,政府更應預先提出因應策略,以應對國際貿易環境的劇烈變化。可見,ChatGPT的論據確實有水準,也符合當前的經濟情勢。
可惜當我質詢時,以同樣的問題,請教陳建仁院長時,他只回答出「通膨」、「全球產業鏈」、「原物料成本上揚」三項。雖然這三項也都是媒體關注焦點,但讓人擔心的是,就廣度和深度而言,陳院長的回答顯然落後AI太多。
殊不知「通膨」與「原物料成本上揚」本是一體兩面,也與「全球產業鏈」同屬「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範疇。陳院長身為行政首長,理應對基本台灣經濟挑戰的大局觀有所掌握,起碼要看到台灣當前經濟隱然面臨危機,尤其出口連黑、景氣燈號表現欠佳等嚴重問題。更令人遺憾的是:官員竟不知現在適逢「數位經濟發展」的時代,而台灣的產業也急待「轉型」。試問,如果無法理解台灣面臨的困境,又如何能帶領國家往正確方向前進?
AI機器人還有學習的空間與能力,也因此ChatGPT未來的應答只會更精準、質量更好,甚至更具參考價值。相對而言,當政府官員對現實理解,已經遠遠落後AI時,我們到底該為政務官的不稱職感到悲傷難過,還是該為人工智慧的進步、一日千里而感到興奮期待呢?台灣人民又會不會期待AI快點取代不專業或怠惰的官員,好讓國家向前進呢?
*作者為律師,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