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員對經濟看法不一
彭博社報導,中國國家發改委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隨著全球增長放緩以及美國等國家難以遏制通貨膨脹,中國正面臨更具挑戰性的全球經濟環境。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晨新週三在博鰲論壇上表示,目前全球成長動力不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他補充說,美國和歐洲能否抑制通貨膨脹,非常不確定。此外,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正在增加,美國矽谷銀行的危機需要密切關注。
對此,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中國在美國銀行業危機中的曝險仍然有限,並指出低外債和資本管制已經規範了跨境流動。林毅夫認為,中國穩健的增長潛力意味著,如果銀行業危機惡化,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源泉。
中國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在博鰲論壇社交媒體賬戶上發表的評論中表示,全球經濟在2023年看起來並不樂觀,因為它面臨越來越多「傳統和非常規」成長的挑戰。「冷戰思維、衝突和戰爭、經濟制裁、貿易和技術脫鉤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會把世界引向更危險的境地」,他說。
李家超出席 台灣冷淡
香港政府週三發表新聞稿表示,香港特首李家超29日也已抵達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所設的晚宴,其後與中共海南省委書記兼海南省長馮飛會面,30日還出席了開幕大會。李家超表示,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完全以線下方式舉行,他很高興上任後,就能首次親赴海南參與這年度盛事。
但相較之下,台灣今年對博鰲論壇的關注度大幅下降,這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正在中國進行首次訪問,而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也已經抵達美國,準備出訪中美洲的兩個邦交國。不過,台灣企業界對博鰲論壇的關注度下降也是事實。
台灣TVBS新聞台報導,博鰲亞洲論壇過去也是兩岸互動的重要舞台,但今年即便兩岸防疫政策已解封,也沒有「台灣代表團」參加,參與度跟影響力都不如過往。博鰲會員之一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認為,今年還在疫後的調整階段。
2002年時,時任台灣行政院長的蕭萬長成立了「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成為博鰲論壇的最初會員之一,台灣的代表團曾在博鰲論壇上聲勢浩蕩,但現在人少到無法開設一個兩岸共同的企業家圓桌會議。未來兩岸之間恐怕會少一個經貿交流的舞台。
但兩岸共同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認為:「我們等(疫情結束後)慢慢恢復正常了,(假如)明年他有個新的議題,打動了我們台灣企業家的興趣,這是很好的一個平台啊,還是會啦,我不認為在式微。」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