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觀點投書:「96共識」須兼容,「92共識」尚可用

2023-04-05 06:10

? 人氣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以「九六共識」作為台灣「新認同」。(柯承惠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以「九六共識」作為台灣「新認同」。(柯承惠攝)

日前台北市前市長、現任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提出「96共識」,表示台灣島內身分認同新共識,應以1996年台灣第一次民主選舉作為身分認同之分水嶺。該「96共識」並非新創,前副總統呂秀蓮應為該共識第一提出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96共識」,理有依據,事有依存,卻有忽略夾存「96」及「92」共識選民可能;且若未能與對岸確立「互表共識」,或有承受兩岸發展風險之可能。

「92共識」在當前台灣社會可謂老生常談,「一中各表」於時代演變下,內涵與民眾認同已有雜音,甚至於執行或民眾認同上或有投機之嫌,於非學術領域,所奠基亦出現與原初設想不同情況。然「92共識」跨時代倡議,對兩岸發展貢獻不可抹滅,但在島內新世代身分多元發展下,卻如心有餘而力不足。時過境未遷,在兩岸政策大框架下,仍可堪用,但對島內部份民眾,或有瓶中酒已舊,還須濾新酒。

「96共識」以台灣第一次民選總統為傲,作為身分主體性象徵,實為本土身分認同及發展之標誌,並與對岸倡議體制切割,一國兩制,於「96共識」,將有包容性問題。然反之,則須思考該「96共識」於未來兩岸政策框架中,應如何能成為向對岸溝通之橋樑,否則亦徒將浪費該共識之發展及投入。畢竟,兩岸政治千絲萬縷,在避戰代替決戰下,有效溝通為上策。繫鈴人與解鈴人,還須取決於「96共識」對兩岸政策發展的貢獻,而關鍵則在於我方對「96共識」內涵賦予及解讀。

民眾黨不同藍綠而出,唯又同時吸納兩黨及中間選民,成為台灣在野第二大黨。「96共識」,於台灣時勢及新世代身分發展下有討論必要。然亦須考慮島內民眾於身份認同多樣性,兼容並蓄應為「96共識」基礎,對台灣土地的認同不應只來自土地生長,遠超飲水思源,更應以民主制度發展及認同為依歸,認同該島嶼於過往及未來在經濟、生活及體制的發展。

無論是外省第二代、第三代、定居於台灣外國華僑,台灣各界人士,以及遠在國外台灣人,皆能在該共識下擁有對自主身份解讀,於並蓄氣度重塑台灣島內政治風氣,則「96共識」或將為民眾黨帶來不同氣象,並在後續2024年選戰及未來展望擁有別具一格的政治利基。

綜上所述,「96共識」須兼蓄,島內多元身份認同、兩岸溝通基礎,應以更多元及廣闊思維,為「96共識」注入新能量。1996年民主選舉,帶來的不應是狹義的台灣人身份的強調,而是多元身份在民主制度下擁有的解讀包容,以制度為依歸,以生活及土地連結為基礎,為了未來發展的認同。

「92共識」仍可用,至少與對岸往來交流,具有「相互」基礎,但如前段所述,舊瓶也該裝新酒,至於這新酒如何釀,該怎麼裝,是否還裝舊瓶,關乎未來台灣在兩岸發展以至國際糾葛前景。但筆者認為,避戰代替決戰,仍為上策,有心人亦不必做無意義政治操作,畢竟最終受害仍將是這塊土地。

*作者為法國行政學院碩士及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深造,現旅居法國及工作。希望能用文筆稍為台灣政治發展略供薄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