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
知與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調近之,猶未可必。蓋有不辨和調者,則和調有不免也。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何益?
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 (子姓 向氏 名魋 向魋又被稱為桓魋) 受到景公的寵信,家財萬貫又權傾一時,富可敵國的他還擁有一顆極為珍貴的寶珠。桓魋後因畏罪潛逃至國外,景公對於那顆寶珠念念不忘,便使人去問桓魋關於寶珠的下落,司馬桓魋隨口答:「我把珠子丟到池子裡去了。」。景公為了找到那顆寶珠,下令讓眾人將池水排乾,一無所獲,池中的魚卻因為池水已被排盡,枯竭而死。
臺南七股的龍山宮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廟中供奉著池府千歲、吳府千歲及中壇元帥等三尊神明,根據考證距今已有近一百八十年的歷史,就廟宇屬性而言,龍山宮為臺灣典型的王爺信仰宮廟。然而,它卻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黑面琵鷺牌樓。
龍山宮的牌樓有著臺灣廟宇常見的剪黏藝術,但在繁複精美的各型剪黏塑像中,位於中層飛簷上的兩隻黑面琵鷺顯得相當「突兀」及醒目,突兀是因為綜觀全台廟宇,龍山宮是唯一一座把黑面琵鷺搬上信仰舞台的宮廟,其意義有下列數端。第一、龍山宮之於一座當地信仰中心很巧妙的將自然與人文結合在一起,如此跨界在宗教界中堪稱先驅。其次、自三十年前黑面琵鷺的保育問題成為臺灣的國際問題之後,當時的臺灣做出了明智的抉擇,棄鋼鐵廠而保生態,龍山宮也呼應了此一順天應人的趨勢。第三、黑面琵鷺自古就是當地的居民之一,講究天人合一的七股鄉親也把鳥當作是人一般的對待,世上有如此醒目的生態宣示堪稱一絕。
只不過如此美好的光景已經隨著龍山宮附近大規模的光電板鋪設而毀於一旦了,此時此刻不分晝夜,大型機具把粗壯的水泥樁插入地下十公尺,然後在其上搭起了光電板,整座村莊的漁塭已消失殆盡,本來已經是洗錢板(光電只是虛晃一招,光電板實為洗錢板) 重災區的臺南如今又添上一樁慘案。原來的龍山聚落有水道環繞,在賴清德主政初期還曾邀集媒體參觀,只不過其後期已徹底變調,為了海撈光電與風電的利益,打著鄉土、清廉的民進黨全面淪陷,賴清德之後的黃偉哲還是七股出身,如今七股成了這番模樣,不知他是否感到一絲的愧疚?儘管口頭承諾臺六十一線以西沿海暫時不考慮鋪設光電板,但又暗示、明示如果議會通過便如何云云,是以才有臺南市議會議長選舉的醜聞與弊案,八十八槍可以開在學甲,將來也可能開在北門與七股或是龍山或是青鯤鯓或是馬沙溝等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