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安觀點:反戰與反綏靖—在轉型與回歸之間的台灣

2023-04-07 07:10

? 人氣

《反戰聲明》啟動同溫層自動分層的腦殘機制

20230320-2023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成員政大教授郭力昕(左起)、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盧倩儀、陽明交大教授傅大為及政大教授馮建三等人20日出席「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反戰聲明記者會。(柯承惠攝)
2023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成員政大教授郭力昕(左起)、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盧倩儀、陽明交大教授傅大為及政大教授馮建三等人20日出席「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反戰聲明記者會。(資料照,柯承惠攝)

不可諱言,假設當時換我參與《反戰聲明》草擬過程的話,我一定會建議將以上第四項訴求擺在前面第一位,以期凸顯眾多轉型(氣候變遷僅是其中之一)壓倒性的重要性。本人並不擅長於戰略思考與求謀,但確實可以推論,凡是將俄烏戰爭這一注定引起過度情緒化反應的議題擺在開場白位置的聲明,注定隨即成為社會上的引雷針,並連帶啟動同溫層自動分層的腦殘機制。哀哉!然而,即使《反戰聲明》偏偏從最火爆、也是最沒有被充分理解的俄烏議題切入,其他三項訴求——1)烏克蘭和平; 2)停止美國軍事主義與經濟製裁; 3) 不要美中戰爭——其實也都包含著與第四項訴求一樣面向未來,預備過渡轉型工程的關懷。正是這點特別值得《反戰聲明》正反雙方深思並探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換言之,此時之所以需要「反戰」,並不是因為什麼不可侵犯的「神聖原則」或「六0鄉愁」,而是因為社會上的「轉型管理」已經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嚴重危機。畢竟,在眾多處理重大轉型的選項中,以戰爭為處理方針的作法,連「下下策」的等級可能都不如。別說什麼「下策」,戰爭蔓延的結果注定將事在必行的轉變推入深淵,向著最為激烈、最為不堪設想的方向逼近。用《反戰聲明》的原句來說,「當一切(由於核武或氣候災難等原因)歸於寂靜,政客們宣稱戰爭所能夠捍衛的「主權」、「民主」、「自由」…將在哪裡?」

持平而論,美利堅全球帝國七十載,從來沒有一次不依靠諸如戰爭、隱蔽行動、他國內戰與政權暴力更替等手段來「管理」與「引導」各種通向未來的轉變。甚至於,美利堅治世體制過去七十多年從來不惜任何代價去武力滅絕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人民民主、諸眾主權、反資反殖的嘗試。如今,一系列重大且急迫的轉型成為全球無法迴避的課題之際,本能般地以戰爭為「轉型管理」優先選項的趨勢,對於研究冷戰與美利堅治世歷史的人而言,本來就都是預期中的事情。雖然令人感到震撼與悲愴,也並不意外。

嘲諷《反戰聲明》的論者認為,面對慣犯般的惡鄰中國,「備戰即是避戰」才是「理性」與「現實」的必然結論。值得注意的是,抨擊《反戰聲明》的文章和貼文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樣的話:我們別無選擇。四位學者那樣的主張,純粹是個不成熟的童話故事,白痴到爆。他們因此主張,台灣社會上下最好應該全面動員,做好萬全的準備,將社會資源盡量挪用在備戰上,盡量加強「威攝」的可能作用。對於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來說,《反戰聲明》無非是一種荒謬的「綏靖主義」主張。基於此,我們不妨將這一派稱為台灣的「反綏靖」派。(我猜這個名稱他們也不會反對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