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雖然自詡為醫療進步的國家,整體醫療資源在世界的排名上也名列前茅,但是有一個數據卻十分弔詭,那就是我國新生兒的死亡率之高,根據衛福部的公開報告來說,2019年,台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6‰,2021年底蘇貞昌被質詢時,也被揭露這些年投入的預算沒有成效,依然維持在死亡率4.5‰,顯見台灣兒童死亡率沒有往下降的趨勢,高於東亞其他先進國家,例如日本2.5‰、韓國3.2‰,也低於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的標準。
有專家指出我國新生兒的死亡率已經呈現連年居高不下,且高危妊娠比率、早產兒與體重小於1500克嬰兒比率均呈現增加,數據會說話,證明台灣兒童醫療問題的確日漸嚴重。
都已經面臨少子化了,但台灣醫療對於兒童卻十分不友善,僅有少數政治人物關注此議題,日前雖有醫療專業的張育美委員曾對衛福部出質詢,但還是需大眾更多的關注新生兒高死亡率的議題。
而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因素我認為有兩個,第一是區域間的醫療資源差距過大,兒童醫療資源集中在大都市,其餘偏鄉甚至是次級都市都沒有充足的醫護量能;第二就是投入小兒醫療的醫生比例連年減少,尤其小兒重症處理愈來愈少醫學生投入,造成很多地方都缺小兒科醫生,這一部分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導解決,不然依照市場的自由機制,多數從業者還是會選擇賺錢較容易、責任較少的科別,筆者過去在新竹縣市的醫院服務時,就有觀察到區域兒童醫療專業醫生嚴重不足的現象。
以筆者自小生長的竹苗地區來說,近期好不容易盼到新竹市成立馬偕兒童醫院,但是整體量能仍未能應付竹苗地區的嬰幼兒重症需求;在少子化、老人化的社會襲來時,我們不只要重視長照問題,兒童醫療問題也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不然當我們以全民健保、人均醫療資源沾沾自喜時,我們的嬰幼兒死亡率卻高於先進國家平均,這不是一種極大的諷刺嗎?
*作者於醫院從事骨科醫療器具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