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殷惠敏專文:租界與革命─香港這隻鳳凰,浴火還能重生嗎?

2023-04-15 05:50

? 人氣

2022年7月1日,北京的支持者正在慶祝香港回歸25週年。(資料照,美聯社)

2022年7月1日,北京的支持者正在慶祝香港回歸25週年。(資料照,美聯社)

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更大毀壞就要到來—張愛玲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汪政權時期,張愛玲在上海寫小說而一舉成名,當時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傅雷曾以「迅雨」筆名,寫文章推崇張愛玲。他認為張愛玲的作品把情欲和命運的交織,描寫得淋漓盡致,又對小說中人物有深切的憐憫,她的小說在結構、節奏和色彩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也有左翼的文壇前輩規勸她最好「韜光養晦」,以待「河清海晏」。可是篤信「成名要趁早」的張愛玲並不領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陸易手後,張愛玲曾在上海待過一段短時間,也應上海宣傳部長夏衍之邀,參加了上海第一屆文藝代表大會。張愛玲身穿深灰色旗袍,夾在幾百位穿列寧裝的作家同志之間,顯得相當突兀。她也嘗試過寫「無產階級」的故事,寫了長篇小說《十八春》和「舊社會」的婢女《小艾》,但並不成功。對那種講典型、套公式的社會主義新文學手法,她唯一的感覺是格格不入,無所適從。

借著小說人物,張愛玲倒是敏銳的觀察到:「政治決定一切。你不管政治,政治要找上你。」

憑著小說家的直覺,她很快感到氣氛不對勁,意識到她所熟悉的舊世界,她所瞭解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更大毀壞就要到來。於是她設法出走,有驚無險地去到了香港。

張愛玲(圖/取自維基百科)
憑著小說家的直覺,張愛玲(見圖)很快感到氣氛不對勁,意識到她所熟悉的舊世界,她所瞭解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更大毀壞就要到來。(取自維基百科)

當初期待張愛玲在題材上能夠「改換一下視線的角,放眼遼闊的生命」的傅雷,盼到了「河清海晏」的時代,他自己反而無法「放眼遼闊的生命」。在經歷了反右、文革的一連串羞辱折磨後,傅雷與妻子兩人在上海家中自殺身亡。

革命志士的庇護所

在中國近代史上,租界曾是革命志士的庇護所。鴉片戰爭之後,一位上海和香港洋行的買辦王韜,根據歐遊觀察所見,著書立說,倡言變法。他強調,船堅炮利只是西洋的皮毛,應該學的是船堅炮利背後的一套法律和憲政制度。他的著作《弢園文錄外編》在上海租界和香港大行其道,在中國內地卻是一本禁書。另一位上海洋行買辦鄭觀應出版了《盛世危言》,力陳變法維新應從制度著手。他認為中國人應取法英國的君主立憲,有議院則民志可伸,「無議院則君民之間,勢多隔閡,志必乖違。」

王韜、鄭觀應的書在香港大行其道的時候,有一個醫科學生孫逸仙深受影響。孫北去上海,會見了他所仰慕的這兩位洋行買辦,孕育了他心中振興中華的革命大業。

共產革命萌芽時期的一個學生組織「新民學會」會員蕭三曾回憶,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也是少年毛澤東愛讀的一本書。

這就顯示出租界與革命的關聯了,因為言論和出版自由只有在租界的蔭庇下才能存在。

在清朝時期,國民黨的志士必須在租界內集會,密謀推翻滿清。在軍閥統治和國民黨時代,共產黨的志士也必須在租界內集會,密謀起義奪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