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攻打台灣,美國該如何應對?
美國國際關係學界的專家們還被問到,如果中國對台灣使用武力,美國應該怎麼做。跟之前的調查一樣,這個問題並非開放自由回答,而是提供了9個選項讓受訪者選擇。結果學者們支持側重制裁的回應方式,輔以軍事與人道援助,絕大多數受訪者支持增加美國在台海周遭的的軍事部署。最多人選擇的三種回應分別是制裁中國政府及其領導人、通過增加武器和軍事物資支持台灣、以及接收來自台灣的難民。若與2022年公布的調查相比,主要的差別在於學者們更支持對中國進行網路攻擊(從49%增為58%)。
要是把中國開戰的時間延後十年,參與調查的學者們也認為不太可能發生美中衝突。雖然與2014(19.13%)及2017年(21.99%)的調查結果相比,學者認為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確實有所上升,但被問及「未來十年美國與中國開戰的可能性」時,這次的調查結果整體而言依舊沒有超過25%(24.11%)。值得注意的是,東亞已是美國國關學者最為關注的區域。被問及「當今哪個區域對美國最具戰略重要性」時,51.35%的受訪者認為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地區;至於「10年後哪個區域對美國最具戰略重要性」,更有61.89%回答東亞。
美國面臨的主要外交挑戰為何?
《外交政策》指出,在美國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的支持者,在最近的民調中都認為恐怖主義、移民、網路攻擊和毒品交易,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外交問題。不過調查顯示,國際關係專家的看法顯然有所差異。他們認為全球氣候變遷、中國崛起、國內政治動盪、俄羅斯的復仇主義是更緊迫的問題。專家們對於一般人擔憂的項目興趣缺缺,以國際恐怖主義為例,僅有2.28%的受訪者認為事關重大。
對於一般民眾與國關專家評價外交問題時的巨大落差,《外交政策》認為這是政策制定者必須正視的問題。畢竟大眾對於學者及其專業知識的懷疑日益增加,要是美國政府繼續單純倚重專家的建議,他們的外交政策若想爭取民眾支持,可能就要面臨更大的挑戰。
最後,儘管美國面對這麼多的國際威脅,國關學者們就給拜登的外交表現打了高分。將近74%的受訪者肯定,拜登上任頭兩年在外交領域表現的「很好或非常好」。不過《外交政策》也強調,學者們對拜登任內表現的評價一直在波動:從初上任時將近80%的受訪者肯定,然後一度掉到51%,直到這次又回到74%。
《外交政策》指出,儘管美國的國內政治日益兩極分化,但在外交政策方面確有完全不一樣的發展,兩黨合作變得毫無阻礙。包括俄羅斯戰爭、北約、產業政策甚至國際貿易,民主黨與共和黨都能達成越來越多的跨黨派共識。至於最能讓兩黨看法一致的外交問題,還是首推「將中國崛起視為對美國的威脅」。如同華府的小圈圈,國關學者們也越來越重視中國崛起。然而即便如是,這些國際政治的專家們依然不認同美中(或台海)即將開戰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