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贏得總統大選的機會渺茫,但依目前情勢的發展,並非完全沒有機會。當台灣遭遇數10年來前所未見的重大挑戰和變局,可理解也應當包容的是,所有的政治精英、媒體菁英和普通民眾,幾乎沒有一個人做好準備。無論是不願意準備、不知道如何準備或者認為不需要準備,台灣人在此基礎上並無不同。
去年底,賴清德已在民進黨定於一尊,今年初,民進黨提名賴清德的時程早已排定,因此賴清德的出線並沒有人感到訝異。柯文哲會選總統,柯文哲有其拉抬民眾黨不分區立委的需求,但柯文哲始終在個人角色的正副之間保持彈性,只是柯文哲能留給國民黨和郭台銘的時間並不多。那麼,國民黨情況又如何?
由於朱立倫存在諸多社會大眾無法理解的言行,所以朱立倫飽受批評。當然,朱立倫理應受到強烈質疑,尤其相對嚴謹的政治觀察,越是深入研究朱立倫,朱立倫的面貌往往變得非常模糊。但是,對朱立倫的強烈批評和不理解,對朱立倫的合理質疑,並不代表朱立倫現在做的是錯的。朱立倫有其為難與侷限。
首先,為什麼早先會有選策會?朱立倫於3月推出的選策會,名單幾乎清一色是國民黨地方勢力,因而引起社會譁然。那麼,朱立倫到底在做什麼?依國民黨既有結構,參選黨主席理應要爭取地方勢力支持,中常委體制也必須面對。因此,朱立倫在參選黨主席的過程,傅崑萁、李全教、黃昭順等是爭取對象。
朱立倫參選黨主席的過程,或許也曾承諾讓傅崑萁、李全教、黃昭順等人,能具備更多程度不等的黨內參與,因此,傅崑萁的身影當然會在九合一大選和總統黨內初選及總統大選的幕後穿梭。當然,傅崑萁個人的爭議及其主觀期待,合理地引起社會側目與重大非議。但要維繫黨權,傅崑萁等人卻又不可或缺。
現在的國民黨,已不是過去的國民黨。不只是黨產被沒收,資源有限且更難進行分配,黨主席也極難統御任何一個具備民意基礎的地方首長、立委和議員,這是任何一個議員都能與黨主席對抗的現實背景,所以,並不存在理想的象牙塔式的美好想像,只能也只會剩下艱難的赤裸的權力博弈。朱立倫並不容易。
朱立倫不是名嘴,而是黨主席,不能隨心所欲的輕率發言。朱立倫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單憑個人感覺和個人情緒。至於因朱立倫性格及偏好導致的衍伸問題,只能是無可避免的困擾。選策會名單公布前,朱立倫知道公布後的社會反應,社會也一如朱立倫預期的反彈,朱立倫隨之順理成章的調整選策會成員名單。即使沒反彈,傅崑萁、李全教、黃昭順都無力影響朱立倫的關鍵決策。
為大局著想,需放下小我,並放下情緒和偏見,尤其成全大局本身,會順理成章的成就小我。回顧九合一大選前的布局,朱立倫明快地在台南提名謝龍介,雖然高雄幾乎不可能贏,朱立倫依然謹慎斟酌人選,最後提名柯志恩。當桃園朱羅紀與地方勢力亂成一團,朱立倫並未因此受影響,而能擱置情緒,跳脫框架,提高格局,並選擇提名相對符合桃園市民偏好的張善政,是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