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商務部公告,自本(4)月12日起,就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涉及的產品共計2,455項,主要包括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公告顯示,調查應在今年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明年1月12日。
表面上,對岸此舉是應大陸出口商的申請要求,是要避免相關產業和企業利益遭受損害;但眾所皆知,這個問題存在已久,中共早不提晚不提,偏偏選在蔡英文總統結束外訪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而且是在對台實施軍演後提出,目的當然不會只是「在商言商」。記得去年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時,中共就祭出台灣食品禁輸令,接著就是圍台軍演。
對岸提調查看是「理直氣壯」。依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無歧視待遇原則」,一締約方在實施某種限制或禁止措施時,不得對其他締約方實施歧視性待遇。任何一方不得給予另一方特別的貿易優惠或加以歧視。該原則涉及關稅削減、非關稅壁壘的消除、進口配額限制、許可證頒發、輸出入手續、原產地標記、國內稅負、出口補貼、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等領域。
兩岸於2001年底及2002年初先後加入WTO,在加入過程中,雙方未就貨品貿易進行協商。因此,我方即以必須符合不危害國家安全及對相關產業無不良影響為由,對輸入台灣的大陸物品項目採限制措施。對岸「睜一眼,閉一眼」,讓這種「不對等」的情況持續下去,原因即是政治考量。
包括香港在內,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伙伴,更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市場。根據陸方統計,去年台灣對中國大陸的順差高達1565億美元,而我方統計則是1004.35億美元。換句話說,若沒有來自中國大陸的順差,去年台灣整體外貿已呈逆差。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本月13日公布的最新進出口數據顯示,相較於大陸整體貿易形勢,今年前三月台灣對大陸進出口貿易總額603.1億美元,年減26.5%。
對此,國內經濟學者王國臣坦言「並不意外」。他分析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科技封鎖,衝擊美中台三角貿易,造成兩岸產業分工中最主要的資通訊產業鏈受挫,導致大陸對台進出口均呈下滑。
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從啟動對中關稅戰、貿易戰,到目前的科技戰。對岸學者已意識到產業鏈供應鏈博弈,正成為美中競爭博弈主戰場,認為「美對中科技戰將呈現長期、謀劃及加劇之發展趨勢。」因此,對岸不可能眼見台灣參與美國對中共的經濟遏制,而又在兩岸經貿關係上對台讓利。大陸國台辦即指蔡政府在經濟上附和美國,力推對大陸「脫鉤斷鏈」。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19大」報告中表示:「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中共於2018年2月提出「31條對台(惠台)措施」後,各地方皆競相拋出利台惠台的新辦法。但中共以此爭取台灣民心的邊際效應,卻隨兩岸緊張關係的日益升高而大幅遞減。
中國啓動台灣的貿易壁壘調查。圖為青島碼頭。(資料照,美聯社)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今日精選
- 曝上周卓榮泰找韓國瑜喬「暗盤交易」 黃國昌批綠兩面手法:不知青鳥有何感想
- 知名學者閻學通:中國未來4年要救經濟,不會制定統一台灣時間表
- 川普竟施壓主權國家交出領土!痛批巴拿馬拿運河敲竹槓,揚言「考慮無條件收回巴拿馬運河」
- 談首批「地表最強戰車」終於交付,但M1A2T幫的上台灣嗎?華府智庫學者:花大錢買美國軍售,台灣做了明智決定
- 誰是美中關稅戰的最大贏家?紐時:越南北部的海防市,但川普復辟讓這裡也蒙上陰影
- 印度為何無法成為「下一個中國」?德語媒體:印度經濟這項發展瓶頸,必須向東亞國家取經
- 許劍虹專欄:敘利亞的汪精衛─談阿拉維派與阿塞德父子
- 鄭海麟觀點:大師處於微時也有難言之隱—從胡適評余英時的一則日記談起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